2023复旦大学中国古代文学考研参考书、招生分析及备考经验指导
2022-03-10 14:20 来源: 考研经验学长说
原标题:2023复旦大学中国古代文学考研参考书、招生分析及备考经验指导
基本情况和择校缘由
本人本科就读于东部沿海地区某校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偏向于师范类,本科成绩平平,在毕业被社会毒打后决定考研。
本着尽量在沿海地区继续学业的想法,我最开始就准备选择华东地区的院校。最初选择了几所高校,搜索了题目和相应的经验贴,进行了对比,最后,我还是下定决心鼓起勇气报考华东地区比较优秀的复旦大学。主要是因为复旦古代文学的招生人数相对较多一点,古籍所和中文系两个单位招生都有招生名额,参照考试题型也较为基本又不乏深度,是我可以接受的难度和形式。古代文学专业也有较为宽广的研究范围,其中有很多是我想深入学习和研究的领域。另外很关键的一点是,复旦大学在古代文学专业的科研和教学的实力也是十分雄厚,学术氛围浓,在全国范围也算是比较优秀的,令我十分向往。这里再补充一点:很多人在择校时往往强调报录比,常常因为某校报录比高就不建议报考,认为容易变“炮灰”,但事实上如果选择一所相对优秀的学校,往往都是热门的,报录比都会比较高,这只是一个参考,在择校上要有一定的勇气,选择一所公平的好学校上岸机会还是很大的。复旦往往不会太看重考生的本科,主要看重学生的知识积累和可塑性,是十分公平的一所高校。
在综合了学校、地区、考题难易程度等我比较看重的择校因素后,我就基本决定了报考的院校和专业,最终经过两年的备考总算上岸了。
复试线
2021:总分355、公共课55、专业课90
2021:总分360、公共课55、专业课90
2021复试录取
一志愿1人进入复试(初试359分)最终3人被此专业录取(据可靠消息,除一志愿外,还招收了2名中文系其他专业调剂生)
2021复试录取一志愿4人进入复试(初试415、383、370、363)最终3被中文系录取(415、383、370)
备考经验:
公共课备考:我的英政整体成绩不是很高,大家酌情参看即可。
英语考试科目是英语一。我的英语复习原则是:每天坚持学习1-2小时,周末练习翻译和作文。慢慢进步。我的英语基础比较一般,四六级飘过的水平。在考研复习期间,我还参加了一次雅思考试,我感觉在阅读和词汇上难度差不多,是差不多一起复习的。所以如果有其他英语高分同学分享经验的话,可能参考性更大一些,英语还是尽量越高越好。
英语复试可以尽早开始,没有时效性的限制。以往的真题参考价值很大,单词难度和题型设置近年来几乎没有什么变化。基本题型有完形、阅读、翻译、作文等。大家开始复习的话,建议购买一份黄皮书真题和道长作文书,黄皮书的答案解析比较清晰,而且是分册的,方便对答案和做笔记。道长作文书比较全,文章多样,可以早点购买,每天积累一些有用的表达,作文切忌套作,整个文章的每个句子都要尽量符合语法规范,字体书写工整,需要再考前一两个月开始坚持练笔,以免考场上手生卡壳。
阅读翻译部分,我是从三月开始,主要背单词,准备雅思,刷雅思真题集1-14册阅读、作文和听力,没有做考研真题,但是通过刷雅思,大概掌握了大学阶段需要的核心词汇。到了6月,开始做考研真题,积累生词,分析答案。配合一些网课,学习阅读技巧,我看过好几个老师的阅读课程,但最后感觉都不是太有用,所以最后阅读分数估计还是不太高。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参考资料。不要像我这样,有点浪费时间。翻译也是尽量一周能练习一次。这样一直保持复习节奏到考前,尽量不要间断,每天复习,语言学习就是需要循序渐进,慢慢就会提升。
政治:
我的建议是不需要太早准备,8月开始即可,(马原部分可以提前学习)政治时效性强,每年考点都会有变化,尽量使用最新的材料。推荐徐涛老师或陆寓丰老师的网课,尤其是陆寓丰老师的小册子、技巧课和key-word法,很推荐,对于选择题的正确率提高很有帮助。在暑假就可以开始刷肖1000题,可以根据正确率决定要不要二刷。到了开学,基本跟着老师的节奏走,政治时效性强,老师们的教学经验丰富,基本可以押到重点,跟着复习即可,边上课边做题巩固。到了十月以后,就需要背诵小册子上的主观题部分,分解成关键词,按照逻辑词串联起来记忆比较快。上海地区政治给分比较严格,所以尽量在客观题上拿分,主观题书写要整齐,语句通顺,重点默写全,减少失分的可能。11月到考试前,肖老师团队会出八套题和四套题,这几套题的客观题一定要尽量完全掌握,这样基本可以拿到政治客观题的大头分。四套题大题很有可能押到考试原题,有一些题就是八套题里的,一定要重视,可以结合其他老师的类似问题的答案整合背诵。其他的书可以都不看,看了浪费时间。
专业课备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