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卫·保罗·戈德曼:西方人很难理解中国和西方的差异 | 文明的逻辑
2022-03-14 14:26 来源: 商务印书馆
原标题:大卫·保罗·戈德曼:西方人很难理解中国和西方的差异 | 文明的逻辑
点击上方 蓝字可以订阅哦!
CHINADAILY:
对文化根脉进行深究
❖
大卫·保罗·戈德曼(David Paul Goldman),抖音,《亚洲时报》Asia Times网站的编辑。其著作 Bombardier 于2021年出版。
文扬,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的研究员,《文明的逻辑——中西文明的博弈与未来》作者。
文扬教授认为,中国的五千年文明不能通过西方的准则来理解,也不能用西方的标准来评判。“中华文明是一种自成一体的现象,有自己的历史、逻辑和自我理解。”他在新书《文明的逻辑——中西文明的博弈与未来》中写道。
中国和西方的差异是如此之深,以至于西方人很难理解。对西方人来说,文明专指西方文明,是希腊哲学、罗马法和希伯来启示录的产物。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直到18世纪末之前也是最富裕的国家。但是,在一种被孟德斯鸠、黑格尔、约翰·斯图亚特·密尔等众多西方思想家所宣扬的观点中,它被看作是反常的一潭死水,一个从来不变的实行“东方专制”的地区。
但是,17世纪的博学家戈特弗里德·威廉·莱布尼茨则是个例外,他是微积分和二进制计算机的发明者。他发明了一套语言和数学结合起来的符号系统,并认为中国的表意文字是这种结合的典型代表,这套系统包括语义与句法功能:“也许有一天,人们可以改编这些字符,使它们不仅能像原先的文字一样表达意思,而且还可以用来计算,帮助想象和冥想。”① 莱布尼茨在中国文化中看到了一种西方所没有的语言普遍主义的形式,这种语言能直接表现思想,而不是表现思想所代表的声音。
但莱布尼茨在西方思想家中是个异端。20世纪的美国对中国的看法带有基督教传教士的印记——认为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需要救赎的灵魂的聚集地。美国总统伍德罗·威尔逊提出的在全世界宣传美国民主的计划,在主导美国东亚政策制定的基督教传教士身上找到了向中国宣传的办法。 ② 在俗世中,这种新教对中国的看法转变为美国人的共识,即随着中国在21世纪初变得更加繁荣,其政治制度将演变为类似于美国的民主制度。中国未能达到美国的期望,让美国的期望落空,这是如今中美摩擦的一个重要原因。
《文明的逻辑——中西文明的博弈与未来》
作为中国在文明问题方面著名的理论家之一和专栏作家,文教授提出了截然相反的观点:文明首先是一个中国问题,而不是一个西方问题。中国文明已经延续了5000年;相比之下,1000多年前入侵的蛮族与罗马帝国的残余相遇时,西方的民族国家才刚开始形成胚胎。直到500年前签订《威斯特伐利亚条约》,西方民族国家的法律基础才得以形成。 文教授写道,将文明史与西方历史等同起来,忽略了中华文明在更长时间内的持久性和延续性。
中华文明延续性的证据是毋庸置疑的。我们从考古调查中得知,5000年前,黄河流域就建有大规模的防洪基础设施 (原文如此——译者注)。自秦朝至今拥有2300年历史的防洪、灌溉和航运基础设施今天仍在使用。早期工业革命的关键技术,包括活字印刷、冶炼用风箱、计时器、火药和指南针是从中国传到欧洲的。中国治理最典型的特征,即科举考试制度,最早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的魏国,并在唐朝得到了全面发展。
中国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世界发展研究所教授丁一凡在对文教授著作的评论中指出:“文扬文明论的出发点是‘文明是一个中国问题’,这一论点来源于中华文明的长期存在和延续性。它推翻了西方学者和西方媒体长期构建的‘文明是一个西方问题’的理论基础,重塑了以往几乎将‘文明史’等同于西方历史、忽视或无视非西方文明成就的学术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