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只在“三八节”这一天谈论、讴歌或者祝福女性
2022-03-08 08:57 来源: 群学书院
原标题:不要只在“三八节”这一天谈论、讴歌或者祝福女性
群学君的话:
昨天傍晚,一位八十多岁的老太太给我发了一个微信视频,记录的是多年前一个精神有障碍的年轻女性的悲惨遭遇。看的出来,老人家气愤难平。老太太的母亲是中国家喻户晓的文坛祖母,她本人也是知名大学的知名教授,退休以后长期为维护人民合法权益而奔走,遇到这样的事,当然有“忍不住的关怀”。
今天是一年一度的国际妇女节,首先当然要照例向所有女同胞们道一声“节日快乐”。除了祝福之外,还有更多期待。应该看到,伴随着整个人类社会文明水平的提高,女性合法权益正得到越来越多的保障,并且能够在越来越多的领域和男性合作、竞争,享受同样的尊重和待遇。但是另一方面,真正实现男女平等的道路,依旧道阻且长——远方依旧没有停息的炮火警示我们,即使到了21世纪,人类的政治智慧仍不足以和平解决我们面临的种种争端,这是对包括女性在内全体人类的潜在危险;而身边的种种现实也在时刻提醒我们,即使到了21世纪,女性仍有可能陷入千百年前那种被奴役的悲惨境地。
凡此种种,都让我们无法停止反思。国际妇女的节日,当然应该花团锦簇喜气洋洋,应该祝福庆贺,但同样应该为实现真正的两性平等而呼吁、展望和追求——这种呼吁和追求,也绝不该仅限于今天这个特殊的日子。
今天转载的这篇文章,就是我们呼吁和张望的一种努力,它来自著名社会学家李银河教授的名著《女性主义》的第一篇章。在文章中,李老师深入浅出分析了女性主义的基本理论,指出“女性主义的理论千头万绪,归根结底就是一句话:在全人类实现男女平等。”
按照我们的理解,所谓男女平等,当然不是指男性和女性在一切方面实现绝对的平等,这既无必要也不可能。男性女性在生理、心理、社会文化等方面都存在大量固有的差异,任何试图消弭这种差异的行为,都是愚蠢和徒劳的。所谓“男女平等”,一个最基本的评判标准是:在日常生活的种种机遇和程序方面,女性不会仅仅因为其性别而受到不平等、不公正的对待。
再次祝福所有女性,也祝福人类能早日拨开蒙蔽智慧的乌云,早日脱离思想上的蒙昧,拥有真正实现启蒙的勇气。
点击文末“阅读原文”亦可购买
▽
女性主义理论
文 | 李银河
来源 | 《女性主义》
女性主义的理论千头万绪,归根结底就是一句话:在全人类实现男女平等。综观女性主义的理论,有些激烈如火,有些平静如水,有些主张做决死抗争,新浪,有些认可退让妥协,但是所有的女性主义理论都有一个基本的前提,那就是:女性在全世界范围内是一个受压迫、受歧视的等级,即女性主义思想泰斗波伏娃(Simone de Beauvoir)所说的“第二性”。
女性的第二性地位是如此普遍,如此持久。在这样一个跨历史、跨文化的普遍存在的社会结构当中,女性在政治、经济、文化、思想、认知、观念、伦理等各个领域都处于与男性不平等的地位,即使在家庭这样的私人领域中,女性也处于与男性不平等的地位。男权制思想认为,这种男尊女卑的性别秩序不仅是普遍存在的,而且是不会改变的,因为它是自然形成的;而女性主义却认为,这一性别秩序既不是普遍存在的,也不是永不改变的,因为它并不是“自然形成”的,而是由社会和文化人为建构起来的。
在不同的年代和不同的文化当中,男性也受压迫,但是他们是由于属于某个阶级或阶层的成员而受压迫,而不是由于是男性而受压迫。女性则不同,除了属于某个阶级或阶层等原因之外,还仅仅因为身为女性而受压迫。由男性铸造的社会将女性视为低下的:她们只能通过挑战和改变男性的高等地位的途径来改变自身的低下地位。历史上有许多向统治集团挑战的革命,但是只有女性主义是向男权制本身挑战的。
女性主义理论可以划分为宏观理论和微观理论两大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