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中文系教授:一个没有读过哲学的人,很容易沦为事务主义者,沦为一个婆婆妈妈的人
2022-03-18 12:06 来源: 月月去旅行
原标题:复旦中文系教授:一个没有读过哲学的人,很容易沦为事务主义者,沦为一个婆婆妈妈的人
文 | 汪涌豪 来源 | 未曾读(ID:weicengdu)
现代社会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不可避免对阅读也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影响。手机阅读能否替代书本阅读?爆红的大众书又能否替代经典著作?
在汪涌豪老师看来,所有的经典都指引人找到自己的路,所以,读经典绝对不是一个高大上的抽象命题。以下是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汪涌豪老师关于上述话题的观点。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不断丰富,但与此同时精神空间却被收窄了,加上知识的泛滥和网络的挤占,种种原因造成经典阅读的重要性不再为人所共同认知。尤其是近几年来,各种调查显示,中国人的阅读持续走低。今天,我主要围绕经典阅读在当下的价值和意义,与大家分享一些个人的观点。
1
阅读从来就不是“悦读”
之前有过一项调查,大多数中国人一年看不到五本书。为什么?许多人回答说没有时间,没有精力。但是,我们会发现,日常生活中很多人还是很喜欢看盗墓、穿越等类型小说的。当然,不一定读纸质书,大多是在手机上看。
雅斯贝尔斯曾经感叹“人们草草阅读,只知道追求简短的能快速获得知识的、又很快速遗忘的那些讯息,而不能去读那些能引起反思的东西”,今天的情形就是这样。
大家都知道,上海有一个很有名的作家叫王安忆,她曾经跟朋友说起过,自己年轻时读书是一件如何奢侈的事情,因为书不易得,甚至常常没书可读。这个我也深有体会,抖音,我小学那会儿,连报纸都很少,《解放日报》、《文汇报》也只有四个版,我把中缝都要看了,当然这个中缝不是广告,当时还没有广告,有些正版的文字登不完,就放在中缝。所以在当时来说,读书是件很奢侈的事情。
但让王安忆感叹的是,想不到时至今日,读书居然仍是一件奢侈的事情。现在大家喜欢手机阅读,手机上大多是些轻短的小文章。有人告诉我,他在手机上只能忍受滑拉四下就读完的文章,再多拉一下就没兴趣了,深刻的就更看不下去了。这其实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它侧面反映出经典阅读越来越被边缘化,其意义与价值越来越不被人认知的事实。
当然,我无意于否认知识可以多渠道获取。难道网络就不能获得很好的资讯吗?当然不是。我在这里只是想让大家注意,媒介的变化在某种程度上已经淹夺了阅读的本意。现在需要重新确立一直以来我们所坚持的阅读方式。
生活中,人们不会认为开车可以完全代替走路,因为欣赏好的风景有时候是非得走路不可的。读书也一样,直接面对书本更好。还有,现在有些书店弄得很时髦,添了咖啡吧,又增益出许多文创产品。卖文创的柜台越来越多,卖书的柜台反而被挤到了边缘。而且卖的书也多是些时髦的励志书、旅行书。
书店搞得越来越时尚,真正严肃的书却被挤压掉了,这有意思吗?但是,眼下这个东西就是吸引人,因为这是一个包装的时代,人们并不看重你的成色是多少,重视的只是包装。所以媒介的变化,包括书店的这个变化,已经淹夺了阅读的本意,只是许多人对这种变化不以为意。
所以我们要强调,有些深刻的道理,必须通过艰苦的阅读去获得,且只能是书面阅读。但是现在许多人希望阅读能给自己带来轻松的体验,甚至把阅读改成“悦读”,这是不恰当的。
上一篇:这3本中国经典文学书籍来了
下一篇:跟萧红一起热烈地爱、热烈地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