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35季【青春课堂】周忠玉:江苏省一等奖课例《冲过壶口,我们被看见——<壶口瀑布>》教学设计】
2022-03-17 13:02 来源: 无名之辈说文史
原标题:第2935季【青春课堂】周忠玉:江苏省一等奖课例《冲过壶口,我们被看见——<壶口瀑布>》教学设计】
点击
蓝字
关注我们~
【卷首语】梁衡先生的散文《壶口瀑布》文气酣畅,情感饱满,言语形式丰富而生动。周忠玉老师敏锐捕捉到文本的篇性特质,将其设计为诵读积累型教学文本。周老师通过两课时的教学,带领学生经由言语形式抵达精神高地;经由单篇教学走向群文汇聚。课堂呈现清晰、聚焦、气脉贯通。欢迎走进本期青春课堂——
冲过壶口,我们被看见
——《壶口瀑布》教学设计
射阳县初级中学 周忠玉
【课题(学科和年级)】第17课《壶口瀑布》(语文,八年级下册)
【教材分析】《壶口瀑布》是八年级第五单元第一课,是游记散文的典范,兼具形美、音美和意美的特色。作者通过记述游览壶口瀑布的见闻感受,抒发其对于我们的母亲河——黄河的热爱与赞美。同时,也表达对有同样伟大个性的人和有着伟大性格的我们中华民族的讴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对于游记的特点,已经有了《小石潭记》的学习经验积累,作者的游踪极易把握。而对于写景的角度和方法运用,也有《三峡》《与朱元思书》等篇目的学习铺垫,辨识也较容易。因此,对于“这一篇”的最大价值,我认为需要引领学生感受壶口瀑布气势磅礴和文化内涵。其次,八年级学生已经掌握常见短语的类型和常用的句式及修辞方法,也需要在经典作品中做积累巩固。
【设计理念】
梁衡的《壶口瀑布》文笔细腻,语言生动,情感饱满而真诚。他通过细致描写壶口瀑布磅礴雄壮的气势,来歌颂黄河精神、中华民族精神。因其意蕴外显,故将其处理成 诵读积累型教学文本,意在积累词语、词组和句子,体会描写黄河气势词语的多样性和句法的丰富性,感悟黄河蕴含的深邃的历史文化和坚韧不拔的民族精神。
积累型文本的优势就是把一个文本当作一个比较纯粹的语言材料素材库来对待,在课堂教学中直接把积累语言材料作为第一层面的教学目标。
积累型文本的教学,内容相对简约,目标相对纯粹。语文特级教师王君老师说,一般不把教学时间和教学精力耗在主题挖掘、写作探索等我们习惯的能力培养上,而侧重着力于“积累”。
但我这节课还根据梁衡散文“首先重气、重意”的原则,同时设计了多种形式的诵读,这也是体现散文教学特色的重要方法。因为,这能让学生在诵读中体会黄河惊心动魄之气,奔腾不息之气和刚中有柔之意,进而体悟梁衡散文的文气酣畅之气和家国情怀、民族精神。
第一课时积累涉及多变的短语之美、叠词之美、句式之美、修辞之美等。散文的音美、形美、意美、文气美在建群、朗读、交流中积累丰厚,感悟通透。
第二课时是群文整合教学,引导学生在比较中感受不同作家对壶口瀑布相似的情感及不同的写作手法,开阔视野,积淀素养。
【教学目标】
1.花式诵读,感受壶口瀑布的磅礴气势。
2.整合建群,积累作者运用丰富的词组和多样的句式描写黄河之水。
3.打通生活,激发学生热爱中华民族的意识。
【教学重点】
花式诵读,欣赏壶口瀑布的磅礴气势。
【教学难点】
聚焦整合,领悟壶口瀑布的文化内涵。
【教学方法】
诵读法、整合建群法、比较法
【课前准备】根据字词和句子构成特点,整合建群。
【教学过程】
第一部分 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著名的新闻理论家、散文家梁衡先生的一篇游记散文《壶口瀑布》。这是百度百科中关于壶口瀑布的介绍节选:
(屏幕显示)
壶口在晋陕两省的边境上 。
壶口瀑布是国家AAAA级风景名胜区和旅游景区。
壶口瀑布是中国第二大瀑布,世界上最大的黄色瀑布 。
黄河奔流至此,两岸石壁峭立,河口收束狭如壶口,故名壶口瀑布。
上一篇:东坡区做实水“文章”全力保春灌
下一篇:梁实秋:积财千万,不如薄技在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