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网首页>>
法治影视在线>>法治映像>>要闻>>
重新思考什么是属于影视作品的文学性 发布时间:2022-03-28 13:40 星期一 来源:文汇报
重新思考什么是属于影视作品的文学性——谈谈严肃文学的影视改编 回望中国电影百年、电视剧六十余年的历史,那些高光时刻都离不开和文学的携手共荣——从《红楼梦》等四大名著到《祝福》《早春二月》《林家铺子》,再到《青春之歌》等红色经典。近年来,原创勃兴,网改逆袭,严肃文学的影视化转换遭遇某些瓶颈。或因题材恢弘难以驾驭,或因天生缺少基础“粉丝”不被影视市场看好,或因改编周期长资金负荷重等。 正当需要有一部扛鼎大剧为严肃文学影视转换“提气”时,2022年的开年大剧《人世间》诞生。这部剧引发的全民追剧热潮,达到了近年来少有的“天花板”高度。一流编导演以专业换来信任的改编使小说原著的影响获得极大扩容,也引发了我们对于文学原著影视改编的重新思考。 我以为,在未来选择严肃文学进行影视改编时,需要以下三重对焦: 改编要和现实属性、民族符号对焦。 中国故事、中国梦始终是影视创作的主题词。近几年由文学原著改编而来的一些剧集,较多是截取了历史的断面,赢在“话题”。如婚姻、育儿、养老、啃老、住房、职场等等。须知,记录时代、凝聚了全社会集体情感的现实主义IP才是真正的大IP。这些文学作品恰恰是去话题存人生经验的。正如王海鸰改编《人世间》时说的,这部作品表现的不是一个横断面的生活,而是纵横几十年,有叙事原点、历史纵深感的一种生活。叙事原点——共和国昔日的工业重镇,改革开放后经济落后,几十年不变的棚户区光字片。生活在那里的不是普通工人就是下岗工人。工人家庭生活的艰辛,老工业基地的阵痛——在50年漫长的历史中,这里的人没有向生活低头。周家三兄妹出了市委书记、大学教授,他们为国效力,也有一心守护小家的周家“老疙瘩”周秉昆。他们以自己的方式尽其所能地守护着光字片“仁义礼智信”的传统美德。光子片代表了民族精神符号。“大家”和“小家”组成了社会,充满了中国式人情。大哥秉义一心为大家,弟弟秉昆一心为小家,和睦的家庭和一家兄妹的命运正是今天值得去尊重和回望的历史。这是小说家一种成熟睿智的思考,如米兰·昆德拉所说,“发现了小说应当发现的”。除此之外,小说原作提供的故事、细节、人物,都有别于那些宏大叙事和日常叙事相割裂的作品,在长篇小说中亦不多见。 《白鹿原》的小说原著也提供了现实属性和民族性格符号。和《人世间》中老工业区光字片相映成趣的是,《白鹿原》是以关中平原的“仁义村”白鹿村展开。这一叙事原点是一片有浓厚的关中风情的土地。从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演了一幕幕惊心动魄的人间悲喜剧。朱先生对传统道德的坚守,白嘉轩的勤劳与自私,鹿子霖的望子成龙,白孝文的情感波折,白灵投奔革命,黑娃被迫为匪,鹿兆鹏追求理想,鹿兆海舍生为义,演绎了两个不同家庭子孙的曲折人生轨迹和命运归宿。作品的厚重在于展现了古老的土地在阵痛中颤栗,但是中华民族的根脉在洗礼中得到了传承和变革,重新改写旧体制和生产方式,这片土地就会迎来明媚的阳光。丰沛的文学滋养,自带的厚重——有了原著的史诗品质,打造影视史诗的目标变得不再高不可企。 改编也要和当代社会价值、审美趋向对焦。 艺术虚构的最高形式并非故事,而是人物。《平凡的世界》中,在面对现实压力和人生抉择时,孙少平兄弟依旧坚守最初梦想和对爱情执着的追求。上世纪70年代,自尊好强的高中生农家子弟孙少平,与地主家庭出身的郝红梅相爱,后郝红梅转爱家境优越的顾养民。倔强的少平回乡劳动,在经历了大旱、抢水、死人的事件后,断然拒绝侯玉英以进城为诱的追求,远离故土,漂泊揽工。哥哥孙少安初中毕业就在家里劳动,与村支书田福堂的女儿田润叶青梅竹马,遭到田福堂的剧烈反对。最终少安娶了勤劳善良的山西姑娘贺秀莲,转型开办了烧砖窑,走上了致富路。有不少读者说,在困难的时候有一本《平凡的世界》相伴就有了将路走下去的勇气。 《人世间》中的秉昆尝尽人间冷暖的生活滋味,身上却有着满满的中国式的情义。他对小家充满道义担当,遭遇了那么多挫折,出狱以后,和原来的好朋友们一起开搬运公司,重新找回自己。编剧王海鸰说,以我们国家现在的开放程度,周秉坤的价值观应该能够被大家所接受。事实的确如此。写出底层小人物通过努力实现逆袭,体现社会正能量,引起人们共情,是小说原著也是影剧改编共同的创作秉持。
下一篇:人气较高的经典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