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网讯(记者 李永杰)3月12—13日,第九届全国古典学年会在海口举行。本届年会以“海德格尔与古典”为主题,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举行。
海南大学党委书记符宣国表示,古典研究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国家文教事业未来发展中具有重大意义。古典学的使命,就是保养古典文明、传承古典文明,从中西方古典文明深远的传统中汲取思想资源与力量,应对世界历史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挑战。
海南大学社会科学研究中心教授张志扬表示,古典学首先要担当树人之使命,在把人引向技术物化的宇宙论“物义论”下滑命运的西方形而上学意识形态面前,中国古典学今天还必须担当迷途指津、亡羊补牢的天命,任重道远。
中国比较文学学会古典学专业委员会顾问、清华大学新雅书院教授甘阳在线上致辞中回顾了古典学年会在短短十年中的迅速发展,强调学问应该从“学科性学术”走向真正的“问题性学术”。
中国比较文学学会古典学专业委员会会长、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吴飞在致辞中强调,古典学的确需要高、精、专研究,但其目的则是为了激活思想活力。他强调,“海德格尔与古典”这个议题,不仅是对西方现代性的审视和古典的研究,也是对中国现代性和古典思想的重新激活。
深刻解读中西方经典
近年来,古典学研究越来越引起中国学术界的瞩目。古典学又称古典文明研究,是一个发源于西方的现代学术概念。作为一门学科,古典学是对古希腊和罗马文明进行综合研究的学问和艺术。然而,在很多中国学者看来,中国古典学不仅要研究古希腊罗马,同样也应包括华夏文明在内的其他古典文明传统,如此方能参详比较,对全人类的古典文明有更深刻的认识。
海德格尔进入中国思想界30多年来,对中国学界产生了持久的影响。海德格尔将西方古典作为重要思考论域,同时也在不断激发中国古典思想以及中西方古典思想的对话。正如吴飞教授所说,“海德格尔与古典”这个议题,不仅是对西方现代性的审视和古典的研究,也是对中国现代性和古典思想的重新激活。
海德格尔与西方哲学形而上学中“存在”与“时间”问题的开端是古典学界关注的一个焦点。在澳门大学哲学与宗教学系特聘教授王庆节看来,应该将一般认为开始于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存在”与“时间”问题追溯到巴门尼德与芝诺的关于存在与运动的更古老学说,尤其是著名的“芝诺悖论”,这恰恰开启了后世西方形而上学关于时间与存在问题思考正统的“开端”,而正是这一“开端”造成了西方哲学史对存在与时间的源初问题的“遗忘”。他表示,海德格尔关于“存在与时间”的工作,恰是要对此“开端”进行拆解、反思,开始所谓形而上学的另一个“开端”。
中山大学哲学系教授朱刚认为,重新揭示出存在与存在者之间的存在论差异,以重提存在的意义问题,进而走出传统西方哲学的危机、克服传统形而上学是海德格尔最重要的哲学使命和对西方哲学的根本贡献。他以列维纳斯“重新确立伦理对于存在的优先性,把伦理学重新建立为第一哲学”的论断,对海德格尔以“存在”之“遗忘”诊治西方哲学危机作了深化和补充。
金岳霖先生讲“道”是中国哲学最高的范畴,而老子和庄子对“道”的理解却又不尽相同。武汉大学国学院教授郭齐勇分别从“道”的“普遍性、整体性”、体“道”方法论与人生境界四个方面对观了老庄之“同”,又从语言的简约与丰富、社会政治、精神境界、思想范式等方面比较了老庄之“异”。他将“老庄道论”总结为是既同又不同的关系,其中的张力正是中国哲学的思想之源。
同济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张文江对上博简《恒先》的发现过程作了介绍。在他看来,《恒先》作为“道家类文献”,跟《周易》相关,思想与《老子》相似,接近黄老学。在对《史记·五帝本纪》的研究中,张文江发现黄帝四大臣中三人有兵法传世,唯独常先没有兵法,因此他认为常先和《恒先》或许存在某种关系,“《恒先》是探讨宇宙论和政治哲学,也可以是兵法的根,兵法无非阴阳变化,推究道最后,正是思想和哲学。”
中国古典学快速成长
“古典”二字,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国家文教事业未来发展中具有重大意义。符宣国认为,只有通过深入到东西方古典学的奥秘中去,潜心到世界历史机运中去,我们才能具有更深邃的目光、更自信的心态、更开放的襟怀,才能更好继往开来,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