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机构老师和创始人如何做人物包装?不同预算人物包装方案
2022-03-13 13:32 来源: 开铭网络
原标题:教育机构老师和创始人如何做人物包装?不同预算人物包装方案
教育行业是一个比较特殊的行业,如果没有开发出有形的学习辅助工具(比如实用性软件),那么与电商、快消等领域相比,它可以说是没有一个有形的商品来作为产品销售的。因为在传统教育机构里,最大最显而易见的产品,就是“服务”,我们常常说要做口碑营销,那么这个口碑正是需要优质服务作为基础。而“服务”需要顾问和教师等一线人员来实现。
也许有的人会说,课程也是产品啊,咋就不是有形的?但其实各个机构的课程设置不会相差太大,因为雅思就是雅思,托福就是托福,物理就是物理,化学也就是化学,无非是课时和教材有所不同,那么这些依旧需要“人”去完成,课程是死的,网易,课程背后的“人”才是有价值的。包括留学也是,其实留学指导大同小异,有的学生DIY也可以,但为什么还要找顾问老师申请?就是为了一份安心。学生或家长在考虑选择哪一家机构的时候,品牌或许会考虑,费用方面也或许会考虑,而最关心的难道不是这个老师专不专业,负不负责吗?
诚然,以往教育机构在对外宣传的时候,常常包装自己的老师,放上老师简介和优秀学生案例。后来中国的留学、语培及教辅市场需求越来越多大,教育机构开始遍布大江南北,稍有经验和成绩的顾问、教师便开始跳槽甚至自主创业,因为他们有了知名度,因为他们被包装了以后有了价值。于是现在不少机构在做人物包装的时候,就很纠结,到底要不要重点推这个老师呢?推了以后走了咋办?
开铭网络:教育机构老师和创始人如何做人物包装?不同预算人物包装方案
我接触了一些教育机构,几乎都有这种顾虑,企业官网上线了一个新专题,内容非常实用,老师也很大牌,结果没几日,老师离职了,只好替换其他老师,并且在其他平台有这个老师信息的也均一一撤了下来,又是时间,又是人力,这必定对市场推广有一定影响。那难道“人物包装”不做了吗?做还是要做,就看怎么做,所以接下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和大家探讨:
初级包装:教师/顾问
建议方式:撰写原创文章,开设专栏
“教师”可以看做是教育机构产品的组成部分,包装教师自然是市场推广环节中必不可少的。除了传统方式(企业官网专题、线下户外广告)推广外,还可以鼓励老师撰写原创文章,甚至在专业领域的网站、论坛里开设专栏。不是单纯在网上挂一挂,而是为了让这个“人”更加饱满,更加专业,让客户更加信赖。你说专业,专业在哪里?哪些方面专业?那就动笔写,对留学政策的解读,对考试考题的解析,老师有自己的干货,有自己的见解,那就更有说服力了。
除了专业文章,老师还可以写写教学的心得体会,留学申请中发生的故事,与学生在课堂上的趣味互动等等。还有游记、散文、诗词,都可以写,中国的文字魅力就在于,当你对这个人不熟,从来没见过的时候,你可以从字里行间去慢慢了解,这就是为什么社交媒体能这么火,大家隔着屏幕,八竿子打不着,但通过原创文章,有的博主就可以感动一大片粉丝(当然这个还得靠传播,内部人员分享传播,才能让外部的人看到)。教育机构那么多,顾问又那么多,老师也这么多,如何从中脱颖而出?如何让学生印象深刻?来几篇原创文章就可以了,当然要保质保量!
高级包装:学员(成功案例)
建议方式:设置成“代言人”,单独广告位
不单单指某个活动请优秀学员来做分享,而是如同包装教师一样,把学员当做“代言人”来看待。这正是应了那句“用事实说话”,效果好不好?看看成果便知晓!
记得有一年,在户外看到学大的广告,清一色小学生代言,各个科目都有,每位学员一个POSE一组文案,有图有真相,简单有力。去年新通也做了学员代言系列,有留学申请拿到名校offer的,也有外语考试学霸类型的,一块超大的户外广告,就是一个学霸的简介,非常有感染力。第三季的好声音学员郑俊树,据说是通过启德申请到美国留学,这原本是一个绝佳的营销机会,但也只是零星文章露出,并没有扩大声势,设想一下,如果线上线下重磅推广,再借助“好声音”的超高人气,在社交媒体上诞生一个新的热点话题也不是不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