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熟事定,举必有功。在城市发展进程中,规划的重要性可谓不言而喻,它既是做好今后工作的方向指引,更蕴含着对未来的诸多期许。读懂了规划,自然也就更容易读懂这座城市的发展蓝图。
日前,济南各区县党代会报告密集公布,其中,各区县对未来的规划以及一众推动发展的务实举措令人印象深刻。视线延展,去年以来,在《济南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出台的大背景下,《济南市“十四五”科技创新规划》《济南市“十四五”民营经济发展规划》《济南市工业和信息化“十四五”发展规划》等一批事关城市发展的专项规划渐次出台,这座城市在相应领域的发展目标、有力举措随之一并出炉。
梳理这些专项规划,“济南雄心”清晰可见。“打造先进制造业和数字经济两个万亿级产业高地,有效支撑工业营业收入突破万亿级,形成‘2+ 1’三个万亿级产业发展体系”“到2025年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达到8000家”“前瞻布局量子信息、区块链等7个未来产业,着力培育新的产业增长极”……这些专项规划中所提出的众多高远目标、积极举措,将在不久的将来共同绘出强省会高质量发展的“上行线”。
创新为轴驱动发展 工业强市再启新篇
作为驱动发展的“第一动力”,“创新”一直以来都是济南发展进程中的关键词。近年来,这座城市的“创新之策”遍及城市发展的方方面面,尤其是在科技创新方面屡屡赢取新成就。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何在《济南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中围绕科技创新着墨颇多的同时,济南还推出了“十四五”科技创新规划这一专项规划,谋篇进一步提升这座城市的科创能级。
到2025年,济南科技创新发展实现质的提升,“科创济南”基本建成,进入国家引领型创新型城市行列,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创建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果……熟读《济南市“十四五”科技创新规划》,发展目标可谓立志高远。在这一宏伟目标之下,一系列细分目标尤其令人印象深刻。以高新技术企业数量为例,上述规划中明确提出到2025年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要达到8000家。在刚刚过去的2021年,济南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刚超过4000家,想要实现上述目标,难度之高可想而知。但高新技术企业是科技创新的“生力军”,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越多,这座城市的“创新动能”也就越多。这一目标得以设置的背后,事不畏难、致力科创的“济南选择”令人倍感振奋。
2021年,市委、市政府作出了深入实施“工业强市”战略的决策部署。随着“工业强市”战略的深入实施,工业对济南经济的支撑作用不断提升。以2021年为例,当年,济南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达12.2%,位居全省和全国主要城市首位,工业对全市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了44.2%,堪称济南晋级“GDP万亿级俱乐部”的“最大功臣”。展望未来,工业经济仍然是济南加快发展的“主攻方向”。此前,《济南市工业和信息化“十四五”发展规划》已正式出台,这一专项规划也可谓加快建设“工业强市”、打造“智造济南”的行动指南。
这一“行动指南”中不只提出了“打造先进制造业和数字经济两个万亿级产业高地,有效支撑工业营业收入突破万亿级,形成‘2+1’三个万亿级产业发展体系”等发展目标,更围绕实现目标提出了“重点打造新一代信息技术装备、信息技术应用创新、人工智能等21个产业链群”“前瞻布局量子信息、区块链等7个未来产业,着力培育新的产业增长极”“加快推进高端化工、绿色建材、纺织服装、食品加工、高端五金等传统产业向价值链中高端迈进”等举措。这一项项举措的推进,将助力开启“十四五”时期“工业强市”建设的新篇章。
做好“数字”文章 谋篇“数字赋能”
在观察者看来,在新一轮科技革命的大背景下,数字化转型已成为城市加快发展的重要机遇。从这个维度思考,也就不难理解《济南市“十四五”数字泉城规划》《济南市“十四五”加快数字化高质量发展规划》这两个均以“数字”为关键词的专项规划先后出台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