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提醒:高中生几点睡觉最好?晚睡对孩子影响到底有多大?
2022-03-14 07:27 来源: 向学霸进军
原标题:班主任提醒:高中生几点睡觉最好?晚睡对孩子影响到底有多大?
高三孩子的作息是家长每天最头疼的事,11点之前睡觉都是奢望。谁不是一边顾虑着熬夜的种种后果,一边咬牙坚持着。熬夜是必需的吗?
我们都知道,普通成年人一般保持6--8小时睡眠时间,抖音,即可满足一天的工作生活需求,未成年人则更长。
但是,大部分高中生都难以达到这个要求。其最根本的原因就是——晚睡。
熬夜精神可嘉,但方法不可取
正上高中的小A是个资深熬夜族,观察了几天她的学习方法,发现她苦学却一直没有相应回报的原因在于:
1、学习抓不住重点,把宝贵的时间都花在一些意义不大的地方。
比如做作业,就机械地照抄课堂上做的笔记,我觉得那一刻她是很轻松的,脑子基本放空,只剩下眼部动作,找到对应点;手部动作,抄写下来。至于需要总结牢记的一二三四点,以后再说。
还有嘴上反复读概念,把书反复的看却没有深入的思考,都属此类。
2、和难题较劲,给自己下命令必须要做出来。
有时候她会花大量时间跟一道题较劲,看似给出了寻根究底的态度,却失去了寻求帮助、巧妙化解等走捷径的智慧。
最终落得个时间浪费掉、方法没找到、自信被打击、睡眠也失去的下场。
3、偏科严重,任性学习喜欢科目,弱科避而远之。
作为一个偏文科的女孩,她坐在书桌旁第一个拿出来的永远是语文作业,对于一直学不好的物理和数学,留到最后再拉出来互相折磨。
4、不断地变换学习方法,无法持续深入学习。
短短几天里,她尝试了早起读英语、制定计划逐个落实、“八管理”学习法等,但都是浅尝辄止,试过几次觉得太难深入,就放弃了。
大凡压缩睡眠时间苦学,却最终在考试中折戟而归、无功而返的孩子,观察下来无外乎落入以上几个学习陷阱中。
熬夜付出的代价比想象的可怕
熬夜的精神可嘉,但方法不可取,因为熬夜付出的代价,远远高于你要追求的目标,甚至南辕北辙。
1、陷入恶性循环
一位老师观察了班里作息不规律、喜欢熬夜的孩子的日常后,也发现了这样一条连锁反应链:
不按时睡觉—→不按时起床—→没有时间整理内务而被扣分、没有时间吃早饭—→买零食,有损身体健康,污染教室环境—→影响成绩的提高。
“确实是这样的,”一位高三学生说,“有时熬夜学习时,我第二天在课堂上就更难掌据学习内容。最终,我不得不在晚上重新自学。”一个恶性循环就是这样开始的。
2、难逃一场流感
现在孩子的身体素质令人担忧,一位做老师的朋友坦言:一场流感,班里中招三分之一。
有些孩子请假去看病还不忘在感觉稍微好一点的时候把课补上;而大部分孩子选择吃点药硬抗,就怕稍一放松就被赶超。看着他们疲惫的脸、听着此起彼伏的咳嗽声,做老师的真是心疼坏了。
她很想对家长和孩子们说一句:提高成绩最大的保障是有一个好身体,这个阶段你们需要做好的第一件事,就是不得病,而不得病的首要,不是吃药预防,而是略微充足的睡眠。
3、成为可悲的“穷忙”一族
在工作和学习中,你会发现很多这样的人:他们看起来很忙,每天坚持工作,但不清楚方向是什么,成果是什么,没有想清楚要创造什么样的价值,有时只是为了更快地度过时间,有时只是为了对抗个体懦弱无能的现实压力,然后,用尽一生力量,为自己营造出一个自我感觉良好的幻觉。
他们曾试图说服自己:“人生也曾努力过,也曾付出过,也曾刻苦过”。但这只是沉溺于假象的自我催眠者。
他们是最可悲的“穷忙”一族,是伪装的勤奋者。
很多熬夜奋战的学生不就是这样吗:他们在晚上八点到十一点这段学习黄金时间,自制力不足,要么无所事事,要么注意力不足,容易受外界干扰,收获不多。
然后等到黄金时间匆匆而过,才发现还有好多学习任务没有完成,才有了危机感,拿出快马加鞭的精神,实则违背了应有的学习规律和作息规律。
在学习能力最强的青少年阶段,如果没有把好的学习习惯养成,很难保证以后不陷入可悲的“穷忙”人生。
家长如何帮助考生?
家长可以观察对照一下自己的孩子,帮助孩子不熬夜,首要的是:找他找到症结所在,并且着手修正。
1、转变熬夜就是刻苦的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