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我在民政局排队离婚》 《差点忘了林肯公园,差点忘了年少的我》
(3)引发共鸣
情感共鸣:这一种方法和标签法道理相同,我们可以用几种情感来让用户感同身受。当用户看到这样的标题时会觉得:我就是这样想的,你想得跟我一样。这种标题的文章是用户非常喜欢转发分享的,因为他能够借你的文章来表达自我、表达观点。我看了这篇文章能有这样的回报。或者,即使这篇文章对用户本身没有太大帮助,但这样的标题也会让他觉得对别人有用,继而分享到自己的朋友圈中。
第一问:我这篇文章是写给谁看的,用什么身份标签比较好?
第二问:我写这篇文章主要表达什么观点,这个观点可以引发哪些用户的共鸣?
第三问:用户读了我这篇文章能有哪些收获?
第四问:文章里有哪些比较典型的场景是大家都经历过的,是否要通过描绘这个场景来增加用户代入感?
(4)戳中用户痛点
什么是痛点?痛点就是一切阻碍你变得更好的东西,是需要解决却尚未解决的问题。
情绪痛点:傲慢、嫉妒、暴怒
傲慢的本质是优越感。其实,朋友圈里“晒”的所有东西,都是在表现自己的优越感,无论是晒脸、晒腿、晒旅行、晒美食、晒女朋友,还是晒加班,本质上都是在晒他的优越感。
嫉妒这个词中包含了不满、吐槽、比较、攀比、虚荣等情绪,大家看到这样的标题通常会想:竟然可以这样?为什么我没做到?我想要知道如何才能做到。
暴怒:《别再让我给你的娃投票了!!!》《我借钱给你,我有错吗?!》《这样对待我的孩子,我是绝对不能容忍的!》
(5)画龙点睛
所谓画龙点睛,简单而言便是当我们将标题写好后,在标题上再加一个点睛之笔,使标题更有说服力,进而吸引用户点击。对此,我发明了两个词——白体前缀、标题后缀,也就是在标题开头或结尾加一个词或者短语进行补充,让标题更出彩。
解释说明就是给用户一个看这篇文章的理由,增加标题的说服力,吸引用户点击阅读
《70 篇文章,近 200 万用户,“毒舌”咪蒙凭啥刷爆朋友圈?(最全解读)》 《一个人心理成熟的具体表现都有哪些?(知乎点赞破万)》 《1 个好创意,可以帮你省掉 30000 块的方案(这里有 22 个)》 《致新媒体编辑:请告别低质量的工作和学习(2 年经验 8000 字深度思考)》 2.内容打造:(1)龙头凤尾
开头的写作基本原则是:迅速锁定用户注意力、激发阅读兴趣、避免啰嗦。
摘要靠头,新浪,浓缩精华:用最短的语言总结文章的主要内容,并在提炼的过程中尽可能把文章的精华部分展现出来,让用户读开头的时候感觉到趣味性。
表明观点,亮出态度
与你有关,对你有用
描述痛点,戳中用户
引发共鸣,增加认同
直接说事,欲罢不能
结尾的写作方法
提炼核心,总结全文
强调观点,引发站队
抛出话题,引发讨论
鸡汤金句,制造共鸣
3.包装内(1)加配图:
l 图片要保证有用
l 图片要有感染力
l 尝试使用动图
配图要遵循三个统一:主色调统一、风格统一、图片宽度统一
头图的“第一屏体验”
l 头图和标题关联度要足够高
l 设计一张重复使用的品牌概念图
l 做一个持续塑造品牌的头图模板
4.划重点突出重点技巧
网络上每天产生几千万篇文章,用户愿意点开这篇文章已经是万幸了,我们要替用户完成划 重点的工作。
常见的标重点的方式有:
l 需要重点突出的单独列出
l 标注特殊颜色(品牌色)
l 字体加粗、字号加大
l 使用特殊排版格式
5.做排版内容模块化
如果没有小标题,你可以将文章分成四五个模块之后,用一定的格式标出一二三四。这样就 相当于将一个 2000 多字的文章,分成了四五个五六百字的小内容模块,给用户一个喘息的机会,阅读体验会高很多。
段落标准化
一段不超过 5 行,会有比较好的阅读体验,三四行是比较舒服的,一段文字最好不要超过 8行。因为如果我们使用 14 至 16 号字体,在 5 英寸(12.7 厘米)左右的手机上,一次大概能显示 20 行左右。所以一个屏显示三四段文字,再加上留白,用户会感觉比较舒服。
字体字号规范
大概的范围就是用正文 14 至 16 号字体,小标题用 16 至 18 号字体,注释性文字用 12 至14 号字体。并且不要使用斜体。
6.提炼小标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