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日,我把自己拍的一张月亮的图片发给一位朋友,她看到那张非常清晰的图片后,回信问我:“月亮里有树,网易,能住人吗?”我知道,这是一句顽皮话,但是她的问话,让我思绪万千。
“嫦娥奔月”的传说,也算是中国人民最早的登月设想了。关于“嫦娥奔月”故事的最早出处,见《淮南子·览冥训》:“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姮娥窃以奔月,怅然有丧,无以续之。”距今已有2100多年的历史。
“嫦娥奔月”的详细传说及与后羿的爱情故事是在东汉以后,有人在《淮南子》故事的基础上做了进一步完善。后来的牛郎织女、吴刚伐桂、玉兔金蟾……都体现着中国人民自古就对月亮的好奇和探索。还有许多诗人,也写下了许多关于月亮的浪漫诗词,这里最美的当属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当然,这些充满着凄美故事情节的美丽传说以及浪漫的诗词中,仍以“嫦娥奔月”的故事最具代表性,探月工程以“嫦娥”命名,就说明了这一点。
新中国已经成立七十多年,我们的航天事业也随之走过了六十多个春秋,其中探月工程的一个个里程碑,更是让人瞩目。
就如现在全民支持中国5G一样,当年的中国也是在全体国民的支持下励精图治,从一个技术一个零件一次进步的一点点摸索中,最终研制出了我们自己的火箭、我们自己的卫星。我们并没有因此自满,更没有忘记过去的耻辱,依旧走在奋发图强的路上。
有句话说得好,从内而外打破自己是新生,由外而内打破自己是失败。中国的航天事业正是一个由内而外打破自己的过程。几十年前,我们就已经制定下了登月计划,虽然当时的科技很落后,但是中国人从来没有怀疑过自己有一天会实现登月梦。
我们的登月计划正式启动其实是在2007年,那一年中国发射了第一颗探月探测器嫦娥一号,这个名字也是中国人民对月亮的向往。也是那一年,中国成为了第五个成功发射月球探测器的国家,在世界上引起了巨大轰动,中国的航天登月技术正式迈入了世界前端。
同年十一月,国家航天局正式发布了我们自己的探测器传回的月球照片,中国人终于不用再从外国人那里了解月球的面貌。2021年,嫦娥二号月球探测器成功发射,这也代表着中国的探月卫星发射技术已经成熟,可以独立地进行全方位的探月行动。
2021年嫦娥三号发射成功,中国人第一次将自己的探测器降落在了月球表面,首次实施了月球表面软着陆,为我国的进一步实施月球表面实地探索奠定了基础。2021年1月3日上午,嫦娥四号探测器成功着陆在月球背面,并且通过鹊桥中继星传回了世界上第一张近距离拍摄的月球影像图,揭开了月球背面的神秘面纱,这也是在世界探月史上中国拿到的首个第一,其意义是划时代的。
2021年11月24日,长征五号遥五运载火箭搭载嫦娥五号探测器成功发射升空并将其送入预定轨道,12月16日,嫦娥五号探测器顺利完成第二次月地转移轨道修正,12月17日凌晨,嫦娥五号返回器携带月球样品着陆地球。
这一系列突破都证明中国已经是世界上对月球最了解的几个国家之一,中国的航天实力也得到了世界上很多国家的认可,以往对中国不屑一顾的发达国家如今纷纷希望与中国合作,共同对宇宙进行探索。当今中国已经在世界上取得了非凡的成就,但是对月球的探索我们才刚刚开始,同样中国的腾飞也才刚刚开始,登月梦也是中国梦的一部分。
上一篇:许昌风光风光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