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杭滚灯 余杭滚灯源于浙江余杭翁梅一带,流传至今已有八百余年历史,是节庆和灯会期间表演的具有强烈竞技特点的民间舞蹈。南宋诗人范成大在诗作《上元纪吴中节物俳谐体三十二韵》中曾对滚灯作如下描绘:“掷烛腾空稳,推球滚地轻”,可见南宋时滚灯就已流行。余杭处杭州近郊,南宋时为京畿之地,各种庙会活动频繁,滚灯做为旧时俗节迎会仪仗队伍中必出的特色节目,自然十分盛行。余杭翁梅又临钱塘江北岸,古代盐业兴旺,海盗不断侵犯。此后数百年间,余杭民间一直把滚灯作为一种吉祥之物、强体之器,每逢元宵或庙会(主要是元帅庙会)必参与表演,因而世代相传。余杭滚灯集舞蹈、技巧、体育于一体,具有多样性、综合性、竞技性的鲜明特征,它有九套二十七……[详细] 西湖绸伞制作技艺 西湖绸伞是杭州特有的传统手工艺品,既实用又具有观赏性。西湖绸伞,以竹作骨,以绸张面,轻巧悦目,式样美观,携带方便,素有“西湖之花”的美称。西湖绸伞创制于1932年,当时杭州都锦生丝织厂的艺人受日本绢伞的启发,采用杭嘉湖特有的丝绸及富阳出产的淡竹制作,经刷花工艺把西湖风景图案装饰在伞面上,获得成功,故称西湖绸伞,当时,尤以著名艺人竹振斐的制伞工艺最为出色。西湖绸伞选材考究,绸伞加工程序多达18道,这些工序技术要求很高,装饰采用中国传统绘画技法,刺绣工艺等手法,使其工艺精细,鲜明隽秀。西湖绸伞以纯手工制作的方式生产,现杭州西湖伞厂和个体作坊有艺人传承这项传统手工艺的制作。制作西湖绸伞有18道工序,……[详细] 杭州知味观传统点心制作技艺 杭州知味观创始于1913年,距今已有近百年的深厚历史,文化底蕴丰厚,是“美食天堂”杭州的一颗耀眼的“美食明珠”。它的杭派点心继承了千百年来南宋传统点心制作技艺的精髓,有浓郁的杭州地方特色,代表了杭州点心制作技艺的最高水平。知味观杭帮点心制作技艺以纯手工为主,工艺复杂,配方典型,技术要求高,其工序之多达20多道,品种也有几十种之多。其代表点心有猫耳朵、知味小笼、幸福双、酒酿圆子、咖喱牛肉粉丝等。现在还恢复了供应烧饼、油条、豆浆等大众化早点。历史上多少文人墨客、政史名人在杭州游历、前来知味观一品美食,留下诸多美文典故,为知味观存留了浓郁的文化气息和古韵。2006年知味观被国家商务部评为首批认定的“……[详细] 武林活拳 武林活拳系当代武术大师何长海在继承中华传统武术的基础上所创。何长海祖籍浙江诸暨,自幼在杭州居住并遍访名师。师承武术名家刘百川(曾为孙中山、蒋介石保镖,黄埔军校武术教官),1930年在浙江国术馆又得到杨澄甫、田兆先、黄元秀、高振东、李景林等著名武术大师真传,集少林、武当造诣于一身。1933年,在第二届中国国术考试中获得最高奖次甲等第一名。1935年,力克来杭来杭演武的俄国大力士马嘉乐而名振全国。60~70年代,何长海以数十年武学修养,创编武林活拳三个套路,享誉武术界。该套路将武术内、外家的拿、摔、打技击精神以及西洋拳击术科学、合理地融合在一起,结构紧凑、步法灵活、招式多变,是一套不可多得的实用性……[详细] 西湖传说 西湖传说是浙江杭州地方民间传说之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西湖丽山秀水,1雪月,自古即是谈情说爱的胜场,与缠绵韵事相关联的桥可举出多处。譬如断桥,我国四大古典传奇之的《白蛇传》中,许仙与白蛇娘娘相识在此,同舟回城;后又在这里邂逅重逢,言归于好,演绎成《断桥相会》这出许多剧种作为保留剧目的折子戏。又如西泠桥,古称《苏小小结同心处》。相传南齐歌0苏小小,富才华,颇自重,一次乘车出游,在白堤上遇到青年才子阮郁,两人一见倾心。苏小小口占一绝云:“妾乘油壁车,郎跨青骢马。何处结同心,西陵(即西泠)松柏下。”迫于时势身世,苏小小终难与阮郁谐1之好,积忧成疾,病殁后葬于西泠桥畔,墓亭就叫“慕才亭”。白娘……[详细] 小热昏
上一篇:宁阳二十四中开展学雷锋教育活动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