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宣部近日命名第七批全国学雷锋活动示范点和岗位学雷锋标兵各50个(人),四川两个单位、一人上榜。他们爱岗敬业、积极进取,自觉践行雷锋精神,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作出了不平凡的业绩和贡献。
今日,四川日报全媒体推出“学雷锋标兵”组合报道,讲述新时代“四川雷锋”故事。
广安市邻水县蓝天应急救援队队长杜静:
因为自己淋过雨,总想给人撑把伞
标兵名片
自组建邻水县蓝天应急救援队以来,杜静坚持所有救援免费,每年自掏腰包超过10万元,个人参与救援和培训时长超过1000小时,带领广安市邻水县蓝天应急救援队每年协助公安、消防等完成数百起救援任务。2021年以来,邻水县蓝天应急救援队出勤636次,杜静个人出勤超过230次。
“这不是我一个人的荣誉,是‘蓝天’所有人共同努力的结果。”3月4日,接受记者采访时,杜静刚参加完学雷锋日活动启动仪式。作为四川省唯一上榜的个人,这份荣誉让杜静既激动又惊喜。
组建救援队,两年来个人出勤超过230次
3月3日晚,杜静发了一条图文朋友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持免费救援,做好政府应急力量补充。”配图是儿子杜羿霄的练习题答卷,题目是写一写生活中的“雷锋”。“我觉得爸爸jiù是‘雷锋’,他找回了失zōng的hái子……”答卷上,8岁的杜羿霄用汉字夹杂拼音,记录了父亲冒着生命危险开展的一次救援。
多年来,杜静一直心系公益。“2021年我在西藏自驾游时,突发意外,多亏一位当地群众帮我守了一下午的车,我才找到救援力量,这让我非常感动,之后便走上了做公益的道路。”
2021年,杜静在云南鲁甸地震灾区当志愿者时,看到蓝天救援队在现场救援,他深受震撼,次年,便加入了蓝天救援队。2021年,他组建邻水县蓝天应急救援队,并担任队长。截至目前,邻水县蓝天应急救援队出勤636次,杜静个人出勤超过230次。
救援任务繁多,且危险重重,有一次,杜静差点丧命。2021年11月,和队友在邻水县丰禾镇帮助村民摘除马蜂窝时,杜静不幸被蜇。他是过敏体质,到达医院时已意识不清,医生为他进行血液透析,终于让他转危为安。对这些危险经历,杜静只淡然一笑,他说:“群众得到了救援,再苦再累也值得。”
“上天下海”,今年要解锁更多救援技能
邻水县一家大型超市负一楼约200平方米的场地,是邻水县蓝天应急救援队的基地。“算上租金、水电费等,每年需花费超过15万元,希望未来能和更多地方签订协议,发生灾害需参与救援时,救援队可无偿使用应急和消防部门的设备。”杜静说。
“荣获第七批岗位学雷锋标兵只是一个新的起点。我将继续做好政府应急力量的补充,努力训练,在各种危机面前竭尽所能挽救生命。”谈到具体打算时,杜静说,今年救援队将向技术型救援队发展,依靠专业技术和设备开展救援,并依次开展无人机、水域、地震等救援训练。
“我还想继续学习多种救援技能。比如航空救援、潜水救援等,以便日后能够更好地开展救援。”今年,杜静给自己定下小目标,在执行救援任务的同时,再掌握几项新的救援技能。(彭娟 记者 邓涵予 李天锐)
广元市利州区上西街道女皇路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
一早一晚的“窗帘之约”,是无言的守护
标兵名片
近年来,广元市利州区上西街道女皇路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精准聚焦群众需求,每年开展各类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200余场次,成立敬老爱老志愿服务队等10支志愿服务队伍,常态化组织开展“一刻钟宣讲”等特色志愿服务活动,打造了“社区读书会”等志愿服务品牌。
在广元市利州区上西街道女皇路社区,常年活跃着10支志愿服务队伍,500多名注册志愿者为3000余名居民提供志愿服务。日前,记者走进女皇路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探寻他们的故事。
探索“四单服务”,解民忧暖民心
在女皇路社区居委会便民服务室的一个角落里,插着10支不同颜色的旗帜,代表着10支志愿服务队。其中一支绿色旗帜代表水电安装志愿服务队。
“社区里的建筑有些年头了,还有一些自建房,水电容易老化,老年人又多,自己处理不了,我们就成立了水电安装志愿服务队。”女皇路社区党委书记杨猛介绍。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