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江通”连续六年位居全国同行前列。
您的关注,我的动力!
在崇祯末世里,如果想在群魔乱舞的上流社会找出个代表光明正义的团体组织,非复社莫属。《明史》写道:“四方噉名者争走其门,尽名为复社。”
复社纪念馆
复社的倡导者为吴江人
复社,网上查询记载:“明末江南士大夫主张改良政治的文学结社之一。明天启年间江南张溥、陈贞慧等初结应社,崇祯六年又集合南北文社中人,会于苏州虎丘,取兴复绝学之义,成立复社,继东林党之后,以讲学批评时政。”
张溥(复社创始人之一)
复社与吴江又有何渊源呢?实际上,复社虽主要起于应社,但复社这个称呼其实本已有之,是由吴江人吴䎖(扶九)、孙淳(孟朴)等首创,张溥而后才以应社合之。明末清初学者、吴江人计东《上吴祭酒书》中说:“始庚午(崇祯三年)之冬,因鱼山熊(开元)先生自崇明调宰我邑,最喜社事,孙孟朴乃与我妇翁(即吴扶九)及吕石香辈数人始创复社。”陈去病《五石脂》说:“嘉鱼熊开元为吴江令时,拔吴扶九于俦人之中,许为国器。扶九提倡复社,嘉鱼实左右之。”又云:“复社之盛,先生(孙孟朴)实为媒介,故当时有孙铺司之目。”
陈去病的《五石脂》
崇祯六年之前,已有“复社”之名。乾隆《震泽县志》记载:“吴䎖,字扶九,生而颖悟,庄烈帝立几阉党,悉置于法。䎖与同志孙淳等四人创为复社。义取剥穷而复也。太仓张溥举应社以合之,海内知名士皆闻风而来。”
乾隆《震泽县志》
明季的文社团体首家当推太仓人张溥、张采,明天启四年(1624年)创办的“应社”。其次就是吴江的“复社”。明天启七年(1627)秋,吴江复社成立,发起者为吴䎖、孙淳、吴允夏、沈应瑞、吕石香等,都是吴江一批有志向的文人。
通过一系列集会,吴江的复社与应社合并,一起合并的还有其他社团。《静志居诗话》卷二十一载,有云间几社、浙西闻社、江北南社、江西则社、历亭席社、昆阳云簪社、吴门羽朋社、匡社、武林读书社、山左大社。又据《复社纪略》载,还有中州端社、莱阳邑社、浙东超社、浙西庄社、黄州质社等,共有来自十五个地区十七个地方社团,各分坛站。名称对外统称复社,它以研讨五经文字为宗旨,互相分工,相得益彰。张溥成了合并后的复社的领袖,而吴䎖、孙淳、吴允夏、沈应瑞仍是复社的骨干。
《静志居诗话》
复社中的吴江人
复社与应社合并,复社能成为全国知名的社团,与当时的吴江县令熊鱼山不无关系。
熊鱼山,名开元,湖北嘉鱼人,考中进士后先为崇明知县,后来移吴江,他以文章经术为治,知人下士。熊鱼山到吴江任知县,与吴䎖、孙淳、吴允夏交往密切。他曾到震泽与吴䎖、孙淳、吴允夏、沈应瑞同游震泽浮玉庵,他写有《赴孙孟朴、吴去盈、沈圣符、徐俊人、吴扶九、吴振六诸文学约游浮玉庵,值抱朴禅师问讯宗旨,题为湛圆开土》诗。熊开元与吴江有着深切的缘份。明隆武二年(1646年)罢职,逃禅为僧。清顺治八年(1651年)隐居苏州华山灵岩寺,为弘储嗣法弟子。曾主吴江华严寺。
《熊鱼山先生剩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