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费演员。”这是几位在路演环节中看过《长安道》的观众给出的评价。
《长安道》将于本周五上映,之前影片在沈阳、广州、西安等城市举行了路演活动,我们对这部影片也保持着一定的关注度,因为这部电影集合了范伟、宋洋、焦俊艳、陈数等实力派演员,而且聚焦的是文物保护这一比较稀缺的题材,所以很想第一时间了解到这部电影真实的观众反馈。
于是我们联系到了一些看过影片的观众,他们普遍的反馈都不太好,尤其是开篇提到的这四个字,是他们近乎于一致的观感。
有着豪华阵容的《长安道》,还没上映却有着如此低迷的口碑,目前影片猫眼想看日增和预售也很差,想看人数只呈几百的数量增长,总量也只有1.8万人,在本周五上映的新片当中名列第四,在新片中的预售同样近乎垫底。
我们不禁要问,《长安道》的问题到底出在了哪里?
《长安道》
悬疑不够精彩,情感不够动人
以下观点来自部分观众的真实反馈:
“前面节奏太奇怪了看的昏昏欲睡”“视听叙事上偏电视剧感觉”“线索有一些跳跃,时间线略微有点乱”“导演水平非常一般,剪辑很糙”……
大多数观众吐槽的点都集中在电影本身,但对表演却不吝惜赞美之词,可以看到四位主演很好地完成了任务,但毕竟这是电影而不是一档演技真人秀,光有演技是没有用的,最后观众走进影院看到的,还得是一部全面性的作品。
首先作为一部悬疑犯罪电影,《长安道》的故事悬疑性并不强,这就是最大的问题,观众反馈在看的时候会打瞌睡,而且电影的叙事线索比较乱,观众很容易毫无头绪,进而产生厌烦观影的心理,这是悬疑类电影的大忌,如果导演真的足够有信心打乱时间线,那一定要故事本身足够精彩才可以。
其实是关于影片的情感,《长安道》在之前的宣传过程中,一直将影片定位为“情感悬疑犯罪电影”,可以看到“情感”是最核心的环节,但其实电影中的人物情感属性都比较薄弱,没有很强烈的代入感,比如背弃家庭多年后找回女儿想要赎罪的父亲,为了利益相结合的夫妻,为执行任务装扮成毒贩的警察女儿等等,这些身份离我们的生活都太远,想要实现情感共鸣,腾讯,最终只能通过表演。
导演李骏与王小帅、娄烨、路学长等人同为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85级的毕业生,这几位其实都比较擅长拍文艺片,《长安道》本质上来说也是一部文艺片,但是却用商业片的属性来包装了,不过在发布的物料中,难以掩盖其文艺片的气质,这样的文艺片如果没有口碑,观众就很难买账。
回顾近年来的电影市场,打着“情感悬疑”旗号的影片,几乎就没有卖座的,最近的一个例子就是暑期档的《保持沉默》,积压多年一直被外界质疑是烂片,上映后发现果不其然,影片悬疑部分没做好,情感部分也没做好,最后只能是以2000多万的票房草草收场,这还是在有周迅这样的顶级演员加持的情况下。
有好演员真的不等于是好作品
李骏的前作《惊天大逆转》在2021年收获了近8000万的票房,这个成绩还可以,不过那部电影结合了动作元素,明显更商业化,即便如此,影片的猫眼评分也只有8.2分,并不理想。我们估计《长安道》的观众口碑评分可能与这部电影差不多,都不是特别大众向的影片。
当然《长安道》目前最大的变量就是,电影中的表演能否出圈。因为金马影帝范伟领衔的这组表演阵容确实不错,目前观众还没有针对演员吐槽的情况,影片宣传方也一直在突出演员,比如近一段时间就有很多关于范伟、宋洋、陈数的文章出现,打演员牌也是近期这种类型影片推广的重要前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