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两年,“离婚元素”成为综艺内容布局一大风向。从《再见爱人》到《春日迟迟再出发》,在情感类综艺有了“离婚”这一新话题分支后,真实的现代婚姻图谱终于被搬上荧屏。
在不那么美好的现实生活面前,观众为何能得到更多新鲜感与情感共鸣?在残酷的爱情、鸡零狗碎的婚姻之上,离婚综艺如何呈现出一种治愈感?此次我们尝试透过“离婚元素”自身几大不可替代性,分析其在情感综艺中获得高关注度的原因。
新鲜的人设,女性意识的崛起
“离婚”成文娱内容新宠
近年来,情感类综艺迅速占领市场,从明星恋爱观察类《女儿们的恋爱》《我们相爱吧》,到素人恋爱观察类《心动的信号》系列、《半熟恋人》等,此类节目以情感为纽带,多聚焦恋爱相识前期彼此暧昧、模糊又美好的情感阶段,大大满足了观众的“磕糖”心理与多元恋爱审美,收获不少好评。
剧集市场方面,近来聚焦婚恋故事的电视剧作品《婚姻的两种猜想》《我们的婚姻》《相逢时节》等相继播出,在“家家有本难念的经”的社会背景下,不同时代的人对于恋爱、婚姻的理解有所不同,探讨婚姻问题的电视剧已成为一种生活情绪的出口,常成为观众的热议话题。
婚恋话题常谈常新,恋爱综艺与婚姻题材电视剧的流行,客观上反映着当下时代观众的情感需求。在婚姻的多种面相、多元亲密关系相处模式纷纷被讨论后,“离婚”这一婚姻话题中不可避免的一课,在情感类综艺中出现,可谓应运而生。
于综艺制作层面来看,“离婚人士”这一此前从未出现过的人设,自带话题感引发观众的好奇,成为不少观众关注此类节目的出发点。
于去年播出的《再见爱人》中,6位嘉宾对于自己的婚姻持有不同态度,迅速引发荧幕前观众自我对位,而后节目通过三组嘉宾一起旅行的过程展现三对“离婚夫妻”的典型问题同时,反映出一些现代人婚姻中具最代表性的问题,百度,给足了观众新鲜感。在旅途中诸多细节处呈现对离婚问题的探讨,这在以往的综艺内容中是不曾有过的。
《春日迟迟再出来》则着重呈现7位已经离异的人士再次结识异性的过程。节目开篇,安排7位嘉宾分别带来一件与上一段婚姻有关的物品放入“昨日展厅”,让观众对每个人的身份、故事产生好奇,并进行猜测。勾起观众好奇之后,节目再逐渐抽丝剥茧般解开每个人身上的谜团。这样的设置直观提升了节目的新鲜感和话题度。
可见,综艺节目中的“离婚人设”,一方面在情感综艺领域为观众带来了从未有过的新鲜感;另一方面,每一位离异嘉宾都是一位“有故事”的人,可供挖掘的空间显然更大,与同类情感节目的嘉宾人设相比,显然也更耐人寻味。
于去年年底发布的《中国统计年鉴2021》显示,2021年官方统计的结婚登记人数共计814.33万对,创下2003年以来的历史新低。离婚率方面,伴随离婚冷静期的推进,止住了多年来的上升趋势降至3.09%,但仍比二十年前,增长了两个百分点。
结婚率连年降低、离婚率攀高带来社会反思,多年来婚姻话题因天热贴近性一直备受大众关注,与此有关的内容也一次次登上微博热搜顶端,“离婚冷静期”的推出同样受到诸多关注与讨论。离婚元素在综艺节目中出现,是社会发展、内容行业制作与观众心理需求共同作用的结果。
此外,现代社会女性受教育水平的提高,加速了其参与社会发展的进程,伴随她们更多活跃于职场,参与创造经济价值,女性能够实现经济独立且独立意识不断增强。
去年播出的《再见爱人》中,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即网友中出现了“劝离不劝合”评论风潮,鼓励三位女嘉宾一心搞事业,坚持“姐姐独美”,这无疑是文娱内容创作与社会舆论结合产生的微妙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