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香舞坊,《送军行》起。
自孙太妃逝世后,失传已久的舞蹈终于重现于世。在雷动的鼓声中,上下翻飞的舞姬有着夺目的光彩。
但故事并没有滑入想象中的轨迹。在激昂的舞乐声中,重要人物逐一登场,杀意似乎在双方间氤氲,隐藏在背后的故事,即将拉开序幕。
昨日,《锦绣南歌》终于开播了。在这个以江湖恩怨与庙堂争斗为背景的故事中,情义、家国、道与术、成长等元素在各方的角力中得以集中呈现。
作为暑期档古装剧的排头兵,它携着诸多期望而至,也带来了诸多令行业好奇的革新。
近日,采访了《锦绣南歌》制片人王莹,请她详聊创作的台前幕后。
王莹
从零开始的原创剧本,保持神秘感
“骊歌(李沁饰)会不会真的是沈家的嫡女?”
“刘义康(秦昊饰)扮猪吃老虎,太好奇之后秦影帝要怎么演了。”
“侠女和四哥实在是太有缘了吧,催更结婚之后的日常。”
开播第一天,观众对《锦绣南歌》情节的好奇就被放到了最大:骊歌为何会选择刺杀刘义康?刘义康真的是庸庸碌碌无所作为吗?骊歌真的是沈家的嫡女吗?她和刘义康的感情又将如何发展?
这些从一开始就已经埋下的谜,牢牢牵着观众的好奇心。
在王莹看来,这也是原创剧本相较于IP改编最具魅力之处,“原创一切都是从零开始,那么人物、人物关系、情节走向都会更有神秘感。”
当然,要完成原创剧本,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它有来自创作和市场的双重困难。
一方面,相比于改编,原创剧本最大的难点,在于平地起高楼。不仅要构建角色、场景、身份性格、人物关系,大到世界观架设,小到每个过场角色的设计,都是制作团队需要下力气的地方。这也意味着,相比于改编,《锦绣南歌》的工作量大大增加。
另一方面,在过去几年间,囿于制作发行方面的压力和观众观剧习惯等因素,影视市场曾出现过一些套路化、固定化的创作模式限定了创作者的发挥。
虽然近年来原创内容逐渐回归,新鲜的故事和创意重新获得市场和观众的青睐,但原创剧本多以现实题材为主,在古装剧中仍然寥寥。主创在此背景下依然坚持原创,收获的效果如何,在一切未尘埃落定前或许都要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
但王莹仍认为有些东西是身为创作者永远不能丢掉的,比如原创力。“小说是创作,电视剧剧本也是创作。小说是作者思想的呈现,会有自己想表达的东西,同理,原创剧本也是创意和表达较好的选择。所以无论如何,我们不可以忘了原创力。”
从人物出发,所有的一切都是顺其自然
细心的观众或许已经发现,不同于武侠剧或历史剧对于单一类型的执着,《锦绣南歌》很突出的特点,是江湖与朝堂两种叙事场景的结合。
这一点,在男女主身上表现得尤为明显。
女主骊歌,是来自江湖的神秘侠客,男主刘义康,则是一国监政。两人天壤之别的身份,却有着复国安宁的共同愿望,因此命运产生了交际。于是,背负秘密的两人,彼此试探、相互靠近,在嬉笑怒骂、针锋相对中,打动了彼此的心扉。
在王莹看来,这两种元素出现在一部剧中,并非是生拼硬凑的,“我们就是完全按照人物的命运逻辑、思维逻辑和情感逻辑来创作的。人物是鲜活的,他碰到这样一个情境会怎么样去做,会引出怎样的情节发展,不会很刻意分析比例是多少。”
重情节还是要人物?这是影视创作者常常思考的问题。
在这一方面,王莹的方向从始至终都很明确,“电视剧说到底还是做人物。要让观众喜欢上这个人物,他们才会去关注人物的命运,由此延伸到关注所有跟他产生关系的人物。每个人物都有自己的性格、自己的命运,每个人物与人物之间有自然的交集,才能流淌出一种自然的情感。”
情感能自然交织交汇,整体故事能构建得立体丰满,是王莹对于好故事最基础的定义。
这也是《锦绣南歌》在剧本的创作之初的坚持。当然,这一切的前提,仍与演员和角色之间的火花息息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