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书记借过火把
参加表演的孩子们
航拍直升机成为各媒体的焦点
摄像大哥顶着烈日一站半天
牧民代表队骑马亮相
九匹白马绕着火盆祭祀
当道路两旁的建筑渐渐退去,出现在眼前的是一片又一片连绵不绝的绿色山丘和一望无垠的草原。此时的天空也变得明朗了起来,蓝天和白云的颜色也变得异常纯净,几束光穿透云层,仿佛置身仙境。
道路已经延伸到了天的尽头……
整个人仿佛被一种神奇的力量在召唤着,身体每一个细胞也跟着兴奋了起来。
草原,我来了!
当站在巴音宝格达敖包脚下时,当看到身着盛装的牧民赶往那达慕大会时,当听到那悠扬的马头琴声和呼麦时,心底那根最敏感的神经就被触碰了,一阵莫名的感动袭来!
早些年在异地求学,广播里突然播出的一曲《鸿雁》,勾起了在外游子的思乡之情,更是勾起了对家乡草原的思念。那一刻,才知道骨子里对草原的那份爱是多么的真挚。
草原的风里,飘荡着草的清香,花的芬芳,沁人心脾。
就让我沉醉在这微醺的风里吧……
祭祀敖包
祭日清晨,牧民们三五成群向敖包拥去。青年们快马加鞭奔驰在前方,长者们则相互搀扶,照应着将祭品带到山顶。待摆放好祭品之后,所有的人双手合十,祭天、祭地,祭列祖列宗。
喇嘛们身着袈裟,念诵太平经。众人从左向右环绕敖包三周,将硬币、酒等贡品撒在敖包上。有的人还会捡来石头,为敖包添石加岩,求得保佑。
巴音宝格达敖包周长30米,抖音,高达3.5米,是达茂旗境内最大的敖包,也是清代达尔罕、茂明安部落共同祭祀的敖包。
站在山顶向四周望去,石林遍野,峰峦叠嶂,似乎还有一丝云雾缭绕之态……
祭苏勒德
蒙古民族有着悠久而丰富的祭祀文化,而祭祀查干苏勒德是最神圣的活动之一。查干苏勒德是蒙古民族的三大旗帜之一,它不仅代表着权利,更是代表着整个民族的幸福安康。
那达慕大会开幕式当天,有9名护卫骑手、9个羊背、9盏朱拉、9名祭祀者、9名奉行者、9名执法者、9名摔跤手、9名弓箭手。
待祭品摆放好之后,祭祀者们那浑厚苍劲的声音冲入耳际,“胡类、胡类、胡类……”(音)
随后就是祭火仪式,火种一直被蒙古族人认为是最神圣的,对火同样有着崇高的敬意。一阵悠扬的呼麦响起,祭火者绕着火盆顺时针转圈,双手高举着哈达,祈求一切安康。
本土之音
能歌善舞的蒙古民族,不乏歌舞能者。那达慕当天,所有的歌者均来自本土。或悠扬、或激昂的蒙古长调,亦或是那些牧民们自发参与并表演的舞蹈,盛大的场面,为观众演绎了一场雄浑壮丽的民族史诗。没有明星、没有流行金曲,有的都是咱草原遇上自己的歌、自己的舞。
赛马赛驼
那达慕大会上最为激奋人心的莫过于赛马和赛驼了。混血马体态舒展,长长的腿,昂着头。而本地马则相对低矮,但是牧民们告诉记者本地马的耐力非常好。
比赛还没开始,拴在一旁的一批本地马已经兴奋难耐,不时用前蹄刨着地。一旁的主人用生硬的汉语说:“它忍不住要赶紧跑了。”
另一旁一匹体型高大的纯种洋马,也已经迫不及待的在热身了。只见比赛开始的号令一发,十几匹马奋蹄飞驰,身后扬起一阵尘土。看台上的人们早已站起了身子,伸长了脖子,一边啧啧感叹着跑在最前面的那匹马有多帅。即便是冲过了终点,跑在兴头的那匹马都不愿意停下来,继续绕着场地跑出了好远。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