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世界自闭症日 | 孟医生门诊和你聊聊真假“闭娃”的故事
2022-03-25 17:17 来源: 东莞的风土人情
原标题:关注世界自闭症日 | 孟医生门诊和你聊聊真假“闭娃”的故事
健康九江
3月23日节目嘉宾
本期专家:九江市妇幼保健院儿童心理行为专科主任医师 孟群
本期主题:
世界自闭症日
孟医生门诊和你聊聊真假“闭娃”的故事
健康九江——有健康才有未来
《健康九江》是九江市健康促进中心和九江市广播电视台联合打造的一档以关注大众身心、保健意识,倡导健康生活为主旨的直播栏目
《健康九江》播出时间:
广播版:九江交通广播 每周三、周六 11:00
电视版:九江新闻综合频道 每周六20:10
本期节目内容
今年是第15个世界自闭症日,联合国主题公布为—全民高质量的融合教育。自闭症已从曾经的罕见病到逐渐被大家所认识。
根据专科数据,对近3年来在儿童心理行为专科就诊并确诊为孤独症谱系障碍的526名儿童进行数据分析,发现各县区就诊率已达38%;男女比例为4:1左右;0-4岁儿童占比为52.1%,4-6岁儿童为33%;根据症状及程度的不同,相对正常回归的比率为33%,部分融合为27%;经过大家多年持之以恒的努力,小龄儿童被重视被发现的比例在增加,单元实践工作也证明,早期科学的综合干预可以改善预后。
【门诊案例】
故事1:4个多月的男宝,不喜欢看妈妈,妈妈很受打击,担心自闭症?
故事2:喜欢踮脚走路的1岁5个月男孩小兵(均为化名),也不会叫人,好像也不太理人?是自闭症吗?
真相:学者近年来已经逐渐使用ASC(孤独症谱系状态)来代替ASD(孤独症谱系障碍)这一术语,其意义不仅仅是为了消除“障碍”一词给ASD人士所带来的病耻感,更重要的是反映了目前对自闭症的全新认识。ASD大部分可在婴幼儿时期起病,敏感的父母重视孩子发育行为的一些蛛丝马迹,并及时就医的行为值得提倡,但要说明的是ASD诊断不是凭单一行为现象,特别对于1岁半之前的超早期诊断尤为慎重,值得推荐的做法时积极和专科工作人员保持定期随诊和评估。
故事3:好像什么都懂就是说话很少的2岁7个月的娃,可以等一等吗?或者提前送托班送早教有用吗?到底怎么排除自闭症呢?
真相:最新的孤独症谱系障碍的诊断标准涵盖社会交流障碍及局限重复行为两类症状,但门诊实践中发现家长最关心和关注的确实就是孩子何时开口说话,研究也表明语言的出现及语言水平和ASD预后相关。社交沟通和语言理解能力是儿童语言发展的重要方面,建议家长关注儿童前语言的技能(非语言沟通)的发展情况,并在专业人员指导下学习科学的家庭干预技巧,必要时院内干预,减少盲目等待。同时提醒,单纯语言发育迟缓或语言障碍及智力发育障碍等同样需要科学重视及鉴别和早期干预,减少对儿童成长期的学习及社交影响。
故事4:挺聪明的5岁9个月的小红,记忆力超强,但从上幼儿园开始就各种不守纪录总搞破坏,老师说是孩子是故意的,父母没教好,可孩子和妈妈也是真委屈,问题到底出在哪里?
真相:因早期对儿童的社交要求不高,部分语言功能和智力受损轻的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特别是存在在某些领域能力较强的情况,早期容易被家长忽视,往往是儿童上普园后因社交需求增加而出现持续困难而就诊或被老师要求看诊。社交沟通障碍(SCD)和轻度ASD及阿斯博格综合征有相似之处,及时发现、包容接纳、科学干预的原则可以改善预后,让他(她)像普通人群一样,带着一定的特质(缺陷和优势),独立生活、学习和工作在我们这个世界,体现ASD神经多样性的目标。
故事5:因为多动注意力不集中,总惹事,被老师建议来医院看诊的9岁小明,到底怎么啦?
上一篇:短篇吓人鬼故事:半夜跳绳的小女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