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知道,无论是朗读、朗诵,还是配音、有声演播等各种有声语言艺术的形式都离不开基本功,如果基本功没有扎牢,就会导致地基不稳,这应该是朋友们都知道的。好的朗诵可以是:语言基本功、表达技巧、真情实感,这三点的结合,这应该也是朋友们都知道的。但凡事没有绝对!
《声音的行者》播音主持艺术顾问杨兆贤老师说:“朗诵的过程,是使用基本功和表达技巧,来表现思维着的语言和情感运动的过程。基本功是基础,技巧是手段,思想、主题、情感是有声语言的落脚点。基本功,又分发音基本功,发声基本功,视稿能力基本功,呼吸基本功,等等。基本功是须臾不可离开的东西。诗歌、散文里的情感、主题和灵魂,应该是朗诵的落脚点和归宿。 但有一点要注意的是,诗歌、散文朗诵,不是播报新闻,情感是主要推动力。”
在“声音的行者”看来,学习不是非黑即白,不存在对立关系,而是各有所长,都值得借鉴和参考。要学会从不同的角度辩证的看待问题,兼容并蓄,和而不同!
王苏朗诵:小河
方明朗诵:岳阳楼记
张家声朗诵:人民万岁
孙道临、方明、雅坤、张家声、王苏、狄菲菲这几位老师,还有许许多多优秀的老师们,我们可以学习他们的优点取长补短,但并不是要求所有人都必须复刻老师们一样的路。老师们几十年的积累和硬功夫在这里,我们都知道这是最好的表达,令人望尘莫及,却也很难被复制。在有声语言学习中有几点需要警惕的问题,借由这篇内容与朋友们分享,一家之言,仅供大家参考~
有声语言学习要警惕的第一点:切忌刻意模仿
我们学习优秀老师们的优点或者是风格,这个“取长补短”不等同于“刻意模仿”,可以模仿老师们的播音和朗诵风格,并不是完全刻意的去模仿某一个老师的声音或者语感亦或者状态,而不是从自身条件和能力出发,那么你只能是你模仿的那个老师的“模仿者”而不是你自己,这个过程里有可能也会弄丢属于自己的表达风格。刻意模仿的表达听着一定是“不自然,不生活,不走心”的。只有从内容出发,然后做出的表达,才是有的放矢的,是既要低头拉车,也要抬头看路。依据自身能力,根据自己的理解、文化积淀、生活经历、人生阅历,个人感受去进行二度创作,然后自然真诚平实的表达出来。
有声语言学习要警惕的第二点:切莫对所有人一个要求和标准
目前有一种奇怪现象存在着,那就是很多人喜欢“以己之长比人之短”。我们都知道“以己之长比人之短越比越骄傲,以己之短比人之长越比越虚心”这个道理。以己所长比人所短或者以己所长攻击其短”,如果在军法里这是大智慧,如果放在学习里,这样的智慧很容易被解读成是“狭隘”和“刚愎自用”。不是面对着所有的人都是一个标准,不同的能力和不同的情况,那要求也该是不同的。让别人接受你的优秀之前,你首先要接纳他人的缺点和能力不足,这才是正确的态度,也是普遍大家都能接受的态度。
有声语言学习要警惕的第三点:跟“明师”学,要交良师益友
语言艺术学习中老师太多了,名师太多了,然而“明师”却稀缺难求。虽然说英雄不问出处,但是面对当下这个鱼龙混杂、良莠不齐的语言学习大环境,跟谁去学习提升能力,还是要擦亮自己的双眼。
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人,他们会以自己的经验和人生阅历教会我们不断的去成长,这里面不同的人表现出不同的层次和理解的沟壑,这种水平能力的参差应该是由个人修养、尊重、心态、敬畏,还有自我认知所决定的。学任何学问,无论是什么方式,跟哪个老师学习,还是去教导别人,首先要有一个很好的认知和理解,这样生发出来的感受和认识才会是准确的,才不是狭隘、偏颇、自以为是的。愿每一个朋友都能脚踏实地,虚心求索,去超越自己、挑战自己、成为更好的自己。最重要的是多遇到一些“良师益友”的引导!
还有几个问题,与大家探讨互动:
1:基本功不好,没有基本功,一定当不了播音员,这个答案是肯定的。
2:基本功不好,基本功弱,没有基本功,就不能朗读和朗诵了?就不能朗诵和朗读出打动人的作品了?
3:有基本功,基本功很好,基本功非常扎实,就一定能把作品朗诵和朗读得打动人,触动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