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报原创民生调查
周一见
深度 温度 锐度
完善灵活就业社会保障政策,
开展新就业形态职业伤害保障试点。
今年,灵活就业
再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日前,青岛早报联合
青岛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共同聚焦灵活就业
这一民生问题。
网约车司机、外卖骑手、网络主播、文案写手⋯⋯数字经济催生下的灵活就业不仅托起了便利生活,也打开了就业新空间。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底,我国灵活就业者已达2亿人,占7.5亿总劳动人口的比重超四分之一。
从“单位人”到“平台人”,
从追求“铁饭碗”到灵活就业新模式,
青岛的灵活就业人员因何入行?
又是如何看待这一就业模式?
自主创业认准直播带货
“现在回想起来,我的事业正是从灵活就业开始的。”大学期间就和室友一起经营淘宝店的市民褚美晨,毕业后选择进入电商行业,最开始曾在北京的创业型公司新项目组里锻炼了几个月,然后回到青岛创业试水外贸服装行业。
网络主播褚美晨直播(右)
从选择直播,到越来越火小有名气,褚美晨认为,灵活就业不等于找不到工作,也不是随便“打零工”,而是一种全新的就业模式,“灵活就业给了求职者选择‘单飞’的机会,可以充分发挥个人优势和兴趣,创作出优质的作品和成果,为自己搭建展现能力的舞台,在增长专业技术的同时,摸索职业发展方向。”她觉得,关键是听从内心的选择,无需盲目跟从,要量力而行,也要在碰见机遇时勇敢搏一把。
走出校门把爱好变职业
两年前,95后的李少帅大学毕业,那时国家刚发布《关于支持多渠道灵活就业的意见》。“我在大学学的是摄影专业,在实习期间已经完成了基础经验的初步积累,离开学校后就快速适应了商业拍摄环境,所以决定成为一名自由摄影师。”李少帅告诉记者,通过对行业前辈的观察学习,以及各种工作的“锤炼”,如今他在行业里也算得上游刃有余。
自由摄影师 李少帅
“可能很多人一听到‘自由’二字时,会觉得这个职业很轻松,可以一边游玩看景一边进行拍摄工作。”李少帅解释,“其实没有真正接触这一行业,不知道其中的辛苦。”2021年6月,李少帅曾连续8次出差到不同地区,期间没有任何放松的机会,一直连轴转。虽然没有公司规章制度的束缚,但本质上并不自由,工作会占据生活中绝大部分时间(每天最少12个小时),工作状态要一直保持精神高度集中,一旦某个环节失误,会影响与客户的后期合作,所以非常考验摄影师的意志力。
“自由”的背后藏着艰辛
同样笼罩着许多自由、羡慕光环的短视频旅行博主“野生王小土”,因为热爱旅游选择在毕业后灵活就业,从2021年开始带着手机单枪匹马开始了旅游达人生涯。
短视频旅游博主王小土
2021年,“野生王小土”在抖音发了一条在香格里拉梅里雪山看日照金山的视频,短时间内点赞量达到200万+。然而“野生王小土”表示,网友看到的一分钟视频,是她前期准备、后期剪辑中付出无数倍努力的成果。“往往去到一个新城市、新景区,我需要很多时间去了解这座城市,既要挖掘当地人感兴趣的内容,又要挖掘外地人感兴趣的地点。”花上三五天搜集素材,整理出几千字的文案,然后再进行拍摄和剪辑。现在她的团队仅有3人,为了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分得一杯羹,他们不得不绞尽脑汁提升短视频内容的质量与专业度,视频的制作也日趋有了一整套成熟的标准化体系流程。截至目前她发布了130多条短视频作品。
说到灵活就业人员,
多数人最先想到的莫过于
外卖骑手、快递小哥、
网约车司机等依托
互联网平台灵活就业的人群,
尤其从2021年开始,
这类人群急剧增多,
他们算得上是“第一代”
给平台打工的“自由人”。
那么对于他们来说,
什么问题是最大负担?
他们又对自己从事的行业
抱有怎样的期待和发展?
每天都在争分夺秒
“外卖员是灵活就业的主要选择之一,门槛低,经过系统培训即可上岗。”90后的外卖骑手小徐在进入这一行业前,仅有初中学历的他曾经做过水产加工和水电装修,后来从朋友那里得知当外卖骑手收入不错,于是便在4年前经过培训正式成为了平台公司的外卖员。真正踏入这一行,也让小徐体会到了外卖骑手的辛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