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80后,一定会记得当年轰轰烈烈的“新概念作文大赛”。
当时,它是中国最有影响力的作文比赛,被誉为“中国的中国奥林匹克"”
这是由《萌芽》杂志组织的一场无限制的比赛。它从1998年开始举办,主要面向高中生。
当时最吸引参赛者的不是高额的奖金,也不是名气和书籍的出版,而是获奖者有可能获得走上名牌大学的机会。
在第一次比赛中,7人被北京大学, 南开大学、南京大学和华东师范大学免试录取。
第二届有15人被北京大学, 清华大学, 复旦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南京大学、厦门大学等提前录取。
此外,一批年轻和新锐的作家被挖掘出来,韩寒,郭敬明和张悦然等一大批由“新概念”培养的作家成为80后作家的代表人物。
韩寒和郭敬明正在跨行业发展,他们涉足影视行业,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只是韩寒和郭敬明走过了完全不同的人生道路。
一个成为新锐导演,有很多优秀的作品,但他愿意住在郊区,远离城市。
另一个,虽然住在上海,的豪宅里频频炫富,却遭到了全行业的抵制,成了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
这一切可能要追溯到20年前,一切都已经注定。
韩寒:一边愤怒,一边从容
01
1999年,第一届新概念作文大赛如火如荼地举行。首先是初赛选拔。主办方在《萌芽》杂志上刊登了报名表。参与者可以剪下他们的个人信息,把他们自己的文章寄给杂志。
第一届评委绝对令人信服,包括知名作家:余华, 苏童,陈村、铁凝、方方, 马原, 叶兆言等人,以及各大高校文学系教授。
作家余华
当时还在读高二的17岁的韩寒,也在同学的鼓动下发了自己的文章。
“你不是说你在松江写了一篇文章说第二,没人敢说第一吗?那就送去试试。”
这是韩寒高一那年吹倒的牛。没想到,被同学抓住了。
年轻的韩寒可能真的喜欢说大话,但他的写作天赋是真实的。
他的父亲韩仁均,是华北师范大学中文系的高材生,后来因病辍学。
也是《金山报》的编辑,写过很多优秀的文章。他多次获奖。在80后最爱的《故事会》里,发表了他写的很多故事。
韩寒和他的父亲。
受父亲的影响,韩寒从小就喜欢写作,对其他课程不感兴趣。除了语文好,其他都不及格。他被像二中,松江,这样的好学校录取了,而且是通过他的体育特长被招进来的。
原本傲慢的他并不喜欢这些比赛,但他受不了同学们的鼓励,于是韩寒发了几篇自己的文章。
他独特的文笔和犀利的文笔深受评委喜欢,使他进入了复赛。
韩寒初中照片
但是复赛的时候出现了一个插曲,这也是他后来被质疑为代笔的重要原因。
复赛是邮件通知的,赛前没有电话通知。韩寒没有看邮件,错过了复赛的机会。
后来,在得知复赛已经举行后,韩寒再次联系主办方,希望补考。
这在以前是绝对不可能的,但是因为他出色的前期作品。
0301001《求医》等。读过的人都说文笔辛辣,连很老的王蒙都说是辛辣。
aoimg.com/origin/tos-cn-i-qvj2lq49k0/d0830756544e4e908fac01879a112167?from=pc">
韩寒《求医》部分
而且《萌芽》杂志社一直追求开拓创新,经过组委会研究决定,同意了韩寒的申请。
02
韩寒的复赛是在组委会的宾馆里进行的,正值中午,评委会的人都去吃饭了,他们授权萌芽的总编李其纲来给他出题。
考场就是李其纲在青松城大酒店住的房间,这里有一张很大的写字桌,很适合写作。
上一篇:采撷经典,吟诵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