汗漫:船舷像一支笔,破开流水这一部古老经卷 | 此刻夜读
2022-03-11 21:01 来源: 情诗宝典
原标题:汗漫:船舷像一支笔,破开流水这一部古老经卷 | 此刻夜读
文学报 · 此刻夜读
睡前夜读,一篇美文,带你进入阅读的记忆世界。
从诗经、汉赋、唐诗,到宋词、元散曲、杂剧,到明清小说与民歌、现代自由诗,汉语不断从格律中突围、解放,获得现代性。词,这一萌发于唐、壮大于宋的文体,向元散曲转化,元好问是重要过渡者,从此岸渡向彼岸,为汉语开辟生路——船舷像一支笔,破开流水这一部古老经卷。
骤雨打新荷
汗漫/文
刊于2022年3月10日《文学报》
1
元好问登上南阳城楼,设宴置酒,接待来访的好友完颜斜烈、完颜彝、王渥。
秋风劲吹,菊花满城飘香。宾与主,西望卧龙岗蜿蜒苍茫,南看白河上帆樯林立,北顾独山淡远如一缕墨痕。大醉。自然而然,想起此地闪现过的一代代枭雄俊杰,从刘秀、张衡,到刘备、曹操、诸葛亮,再到范晔、庾信、岑参、韩愈、范仲淹……
夕阳西下,山河依旧人事非。
“遗山兄,此情此景,应有佳句。”完颜斜烈请元好问作词抒情。暮色与酒色,使元好问或者说元遗山面庞褐红。凝思片刻,展纸泼墨:
上高城置酒,遥望舂陵。兴与废,两虚名。江山埋玉气,草木动威灵。中原鹿,千年后,尽人争。风云寤寝,鞍马生平。钟鼎上,几书生。军门高密策,田亩卧龙耕。南阳道,西山色,古今情。
完颜斜烈大赞“江山埋玉气,草木动威灵”,元好问合掌相谢:“惭愧!惭愧!暮年悲心多病身,如何能有作为?惟愿不负苍生与知己,做一点小事罢了。”
王渥起身:“元兄自镇平、内乡到南阳,六年治三县,美名佳话不绝。摆酒智判土地纠纷案,诵诗对句识破杀人真凶,如此等等,颇有传奇色彩!足显元兄慧心与仁心。且新作迭出,我都能背诵下来。最喜爱的句子是‘年年春事,小雨一犁新绿’和‘老眼不随花柳转,一犁春事最关情’。元兄常写春犁农事,足见悯农之情,弟感佩之至。”元好问沉默良久,突然哽咽:“天下定,百姓安,是我辈书生心愿。但蒙人屡屡来犯,金国外患日甚一日,中原兴废古今同啊……”
众人默然。月上城楼雁鸣天。
2
元好问设宴南阳城,这一日,属金国正大八年,即公元1232年。
此前,1226年,元好问初次自北方来到盆地,36岁,成为镇平设县后的首任县令,后改任内乡县令,再改任南阳县令。一路陪伴元好问履职奔竞的妻子,即病逝于南阳城。
此后,元好问赴金国陪都南京即汴梁任职,陷落于蒙军之手,囚禁复流亡。
黄河边的汴梁城,洪水与战火两相蹂躏,屡废屡建。六个朝代相互叠加压迫:魏国的大梁城(位于地面下十五米处),唐代的汴梁(位于地面下十二米处),北宋的东京(位于地面下八米处),金国的汴梁(位于地面下六米处),明代的开封(位于地面下五米处),清代的开封(位于地面下三米处)……
一个当代游客走在开封城,像云朵,飘在地下那六个朝代的上空?
生于金国末年的元好问,在汴梁考取功名,入仕途,有一首《梁园春》赞美这座城市:“卖花声动天街远,几处春风揭绣帘。”
旋即,马蹄声动天街乱,寒风冷雨扑绣帘。蒙军围城数月,草原骑兵最终破城而入。身处丧乱之境地,他再一次言及南阳:“南州剩有还乡伴,戎马何时道路清。”愿人间道路清平,乃历代知识者心志,然戎马不断飞鸣镝,如何还乡?在元好问所热爱的杜甫诗中,“戎马”一词,亦屡屡出现:“戎马不如归马逸,千家今有百家存。”“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已诉征求贫到骨,正思戎马泪盈巾。”……
新朝立足未稳,元好问反复渡河,乘船复骑马,携带从战火中救出的宋金两朝典籍,避乱避难。拒绝元廷召唤,隐居不仕。写诗作文,编金人诗选《中州集》,修野史《壬辰杂编》。在笔墨间,体会家国离乱之痛,以汉语自治自安。
上一篇:1月文艺联合书单|使女的故事
下一篇:余华:怪诞文字背后的真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