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行过许多地方的桥,看过许多次数的云,喝过许多种类的酒,却只爱过一个正当年纪的你。”我见过许多人说的情话,但我觉得除了朱自豪先生说情话最好的便是沈从文先生了。可沈先生和张兆和的爱情并不像他们的情话那样美好。一、波折的求学路沈从文原名沈岳焕,1902年12月28日出生在湖南凤凰的一个小乡村里。沈从文小的时候曾经生过一场大病,家里人都听天由命的准备好了棺材,谁知道沈从文竟慢慢的病好了,但从那以后沈从文的无论怎么调养身体却还是像个瘦猴一样。年少时多病多灾似乎预示着他的生活并不太平。小时候的沈从文并没有像我们想象的那样爱读书,沈从文小时候活泼好动贪玩,但是他非常的聪明,哪怕调课被老师抓到,罚他背书默写他临时抱佛脚也能被个七七八八。长久下来,沈从文就对读书相当不上心了。直到有一次他调课遇到了级任老师毛老师,毛老师将他狠狠地批评一顿,抖音,并将他好好的教育了一顿,他才将心思放在了学习上。
好好学习的沈从文一开始并没有从事有关文学的工作,小学毕业后沈从文便去当兵了,说是去当兵其实就是去当土匪。也正是在他当土匪的这段日子里他遇到了他一生的贵人——陈渠珍。陈渠珍虽是军人却没有半点瞧不起读书人,反而非常喜欢收集各种珍贵古籍和孤本。看的书多了沈从文对读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关键他看的不仅有古籍还有五四青年这样的新思想读物。这些都促使他想要去北京好好读书的愿望,于是他把他的想法向陈渠珍说了。令他惊讶的是陈渠珍不仅没有反对,反而还鼓励他去北京求学。就这样沈从文凭着一腔热血成为了“北漂”一族。二、荆棘丛生的文学道路初到北京的沈从文什么又不会却还是报名参加了北京大学的招生考试,结果当然是不通过。身上只剩下几块钱的沈从文在偌大的北京该怎么生活下去啊。他开始自学,他执着的写这文章,执着的向报社投稿,可他的文章也是执着的石沉大海。在命运一次次残忍地将他拒之门外的时候,说没想过放弃那是不可能的。可沈从文想起了他姐夫对他说的一句话,当时的沈从文刚到北京只有一腔热血,只有这要读书的念头。他的姐夫曾劝说他当今有许多大学生毕业后也只能找个小差事,劝他回去。可沈从文非常执拗下定决心要在北京呆下去,于是他对说: 你既为信仰而来,千万不要把信仰失去。因为除了它,你什么也没有!就因为这句话沈从文坚持着,顽强的活着。
幸运的是他的坚持没有白费,他遇到了郁达夫。沈从文在写作投稿之余还写信给当时的文豪们希望他们能看到自己的文章让自己脱离现在的窘境。所以郁达夫来了,当时的郁达夫其实也不如意,可他知道沈从文的事情还是对这个年轻人产生了同情。他来到了沈从文的住处,看这这间破小的房间,寒风刺骨,只有一张床一个书桌和一个瑟瑟发抖的年轻人。郁达夫和他谈了很多从自己近状聊到童年旧事,从始至终沈从文都表现的很好,最后却因为郁达夫的一句:我看过你的文章,你要好好的写下去,而嚎啕大哭。之后郁达夫将沈从文介绍给了刚回国的徐志摩,沈从文的出现对徐志摩可是解决他的燃眉之急。从此沈从文的名字开始在文坛上显露了。三、一见钟情的爱恋沈从文用他那质朴的文字开启了他文学之旅,意料不到的是他的文字也给他开启了他的爱情之旅。随着沈从文的作品的流传他的名声也随之水涨船高,于是他被行事不拘一格的胡适请去中国公学讲课就是在这次机会他遇见了一生挚爱——张兆和。
有一次沈从文上完课从操场旁走过时看到张兆和,顿时他就被张兆和的美貌吸引了他在心里暗自下决心一定要追到她。他几经周折才打听到女生名叫张兆和,出自苏州名门张家。沈从文也自卑过但他对她的爱很快占据了上风。他向张兆和写了封十分直白的情书:不知为什么,忽然就爱上了你。沈从文将他的爱毫不掩饰的暴露在了张兆和的面前,也是这封情书让张兆和记住了这个大胆的老师,但也只是记住了而已。追求她的人不少甚至她还给他们编了号而沈从文是“青蛙十三号”。并且从此之后这位“青蛙十三号”坚持不懈的给她写信,张兆和不堪其扰去找校长,胡适却并不能浇灭沈从文的热情,甚至沈从文还去苏州看望张兆和的一家并讨的了一家老小的欢心。最终张兆和沉溺于沈从文那令人心动的情话中,在1933年9月9日成婚。四、发生巨变的婚姻婚后的生活虽相敬如宾却终究缺少了些激情,而且俩人的生活环境、接触的人事物本就不相同贸贸然在一起总会有矛盾。沈从文喜爱听呕哑嘲哳的傩戏,而张兆和喜欢听吴侬软语的昆曲,沈从文对朋友非常豪爽经常接济他们而张兆和每天为生活精打细算。渐渐地俩人越走越远,晚年的他遇见了高青子,一位崇拜着他的女作家。高青子的说话行事都像极了沈从文笔下的女性,更何况在与张兆和的这段婚姻中沈从文付出了太多,他总认为张兆和不够爱他这使他男性的尊严不能得以体现。而高青子的出现恰恰满足了他的需求,神女有心,襄王也正好有梦,俩人就这样不清不楚地在一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