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论话语建构·当下理论生产的问题反思·
当下文学理论的功能退化与修复
摘要:当下文学理论的功能退化表现在三个方面:对文学创作与欣赏的精神供给功能严重退化、对文学批评的观念引领功能严重退化、对社会文化生活的公共性功能严重退化。当下文学理论功能退化是长期累积的结果,欲修复当下文学理论功能,就必须循序渐进,从“讲实话”“讲真话”“讲人话”出发。
关键词:文学理论 文学批评 文学创作 功能退化
作者张政文,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与阐释学研究中心教授;陈龙,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文学院讲师。(北京102488)
文学理论的功能与指向
摘要:文学理论的功能应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有用”,即有助于促进文学创作、文学批评及读者欣赏水平的提高;二是“有益”,能够满足人们的求知需求,拓展人们的思维空间、想象空间,以及整个精神活动空间;有助于提升人的胸襟、视野、创造力与整体素质,丰富我们的文化人格。文学理论,毕竟是关于“文学”的理论,其研究当然应指向文学,如文学创作、文学观念、文学思潮,尤其是文学文本。文学理论研究,只有指向文学,顾及相关功能,才能避免脱离实际,既“无用”也“无益”的“空转”之弊。
关键词:文学理论 功能 文学文本
作者杨守森,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济南250014)。
直面问题 重塑原理
摘要:中外文学原理同一般文学理论、文学批评之间既有关联,又各有侧重,这既是由文学的复杂性、多维性和外延性所决定的,同时也取决于原理本身的变迁。文学创作实践、文学批评、文学理论和文学史写作方法、观念不断外溢,致使文学体系丧失了起码的边界和标准。文学原理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混沌局面,作为界定、阐释、评判或鉴赏标准的文学观念也纷乱繁杂,以至于本可以中外并举、彼此兼容的理论和方法每每相互排斥、彼此龃龉,这就迫使我们在对强制和反强制的辨析与规约中努力弥补阙如,以裨重新出发。
关键词:文学原理 强制与反强制 外部研究与内部研究
作者陈众议,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研究员(北京100732)。
代际视野下的当代中国文艺学知识生产
摘要:从代际角度考察当代中国文艺学知识生产,可发现一个显而易见的现象:文艺学知识生产场中存在两支规模宏大的队伍:一支是20世纪30年代出生的文艺理论家群体,另一支是20世纪50年代出生的文艺理论家群体。从曼海姆建构的代际理论出发,对于上述现象进行知识社会学分析,可以发现,30后一代和50后一代文学理论工作者在人生经历、知识结构、文化立场、文艺观点上的差异,深刻地影响了其文艺学生产方式,这深刻地体现在其对文学的审美属性、文学自主性自律性等问题的看法上。
关键词:文艺学 生产 代际理论
作者陶东风,广州大学人文学院、当代文化研究中心教授(广州510006)。
文学理论的三种话语形态与建构路径
摘要:中国当代文学理论话语体系建设有许多需要从元理论层面加以反思和澄明的问题,话语形态及其建构路径即为其中之一。文学理论研究存在如何处理文学和理论的关系,从而如何生成文学理论话语的问题。撇开意识形态属性不论,只从符号和表述的形式层面即知识形态上看,可以将文学理论话语的建构分为三种类型:一是对文学现象和文学作品存在外观和样态的经验性文学理论研究,二是有关文学的性质和功能等基本文学观念的建构性文学理论研究,三是基于其他学科的理论而对文学的泛化形态的理论研究。与此相应,文学理论话语形态的建构便有三种路径:第一种是从先行存在的具体性文学现象到概括性文学知识的形成;第二种是从抽象的文学理论观念到具体性的文学实践;第三种是从其他领域的抽象理论向文学研究领域的延伸,理论是外在的,文学只是例证。三种话语形态及其建构路径虽然互有不同,但各有其价值,要以辩证的态度加以看待。
关键词:文学理论 话语形态 存在类型 建构路径
作者谭好哲,山东大学文艺美学研究中心教授;李静,山东大学国际教育学院助理研究员。(济南250100)
·作家聚焦·格非专辑·
命运如烟,诗意如歌——读格非小说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