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中国人民大学现当代文学考研择校与难度、参考书、备考经验指导
2021-12-10 11:10 来源: 新祥旭考研一对一
原标题:2023年中国人民大学现当代文学考研择校与难度、参考书、备考经验指导
一、关于择校和定专业
选择人大,是从高中就埋下的种子。高考失利,但我依然想实现的梦想。于是,在本科四年中,我孜孜以求,希望能实现这个梦想。我之所以选择中国现当代文学这个专业,是因为我对中国现当代文学怀有浓厚的兴趣,从鲁迅、张爱玲,到莫言、王小波、刘慈欣,每位作家都有着深刻独到的思想,他们的笔下都有着气象万千的文学之美。
选择中国人民大学就意味着选择了一条并不平坦的道途。首先,作为位于首都北京、综合实力位列第三的高等学府,人大一直就饱受欢迎;近些年来,随着考研热升温。报考人数更是逐年提升。中文专业作为体制内,包括公务员、教师、媒体、企业文秘行政等就业的王牌专业,更是随着新冠疫情时代的考公热,扶摇直上,成为一大热门。中国现当代文学,作为文学院诸学科中与我们当下文化生活联系最为密切的学科,更是一大显学,广受欢迎。因此,选择人大文学院,选择中国现当代文学,就是选择美好的未来。当然,通往希望的路上,也注定要付出更多的汗水。来人大学习,我无悔于当初的选择,结交良师益友,前瞻无限机遇,我现在所能做的,就是不断努力,不虚度在人大的美好时光了!
人大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报录比一直很高。报名人数基本每年都在150人以上,但录取人数则稳定在5-10人的区间内,个别特殊年份也有只招3人的特殊情况。这就意味着考研难度不低。近年来,考试方式也发生了改革,首先就是原先专业一文学综合、专业二中国现当代文学这样的出题模式,改为了专业一文学综合、专业二语言学综合的新形式。相应的,试题难度也有所提升,例如,不再有选答题,而都改为了必答题。
二、初试经验
1、专业课复习经验
对于专一,两年的考研真题让我们明确,第一是名词解释各科无死角,第二是选做题,因为个人偏好现当代文学、外国文学和古代文学,所以现当代、古代、外国部分要求是达到必答的水准,而对文学理论比较生疏,所以只要求自己能答文学理论名词解释就可以。我总结了大概300个文学理论(含西方文论和古代文论)的名词解释,基本能覆盖文学理论的考察范围。前期3-6月因工作和专二复习,对自己的要求就是刷两遍教材,整理好文学理论的名词解释;暑期再疏通两次古代、外国、文学理论的笔记,并在后期加重笔记复习。
文学理论是学习的薄弱项目,在简答可选的新形式下,要做到:对重点名词解释,包括重要古文论、外文论名词熟练记忆;对简答,守住重点知识简答熟练记忆。
外国文学两年的考试情况看,名词和简答中,会遇到一个偏的作家(济慈、斯特林堡),但还是以重要作家风格为主。近年考察主要以重点作家作品及其特色为主,如名词的欧利比德斯、塞万提斯、荷马史诗、狄更斯,特别注意的是考复调小说和三一律。简答偏重重点作家作品文学史地位与创作特色,如易卜生戏剧的现代地位、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创作特色、拜伦诗歌创作主要特色,一般作家也有可能考察,如名词的济慈、简答的斯特林堡现代戏剧史上重要意义。方向比较大,比如现代主义的艺术特色、什么是魔幻现实主义、20世纪现实主义荒诞意识、浪漫主义特征等,可以发现最近两年更加具体化到作家作品个体观察,以重要作家为重点。在体裁频率分布上,戏剧(易卜生、斯特林堡、欧利比德斯)、浪漫主义抒情诗(拜伦、济慈)受到侧重,腾讯,而在各章节频率分布上,浪漫主义5次、19世纪现实主义5次,是复习的重中之重。
古代文学也是重要的基本盘,从陶谢、建安风骨、龚自珍、曹植、荆刘拜杀、西厢记的名解和宋江、贾宝玉、古文运动、苏轼词对宋词影响等题来看,都重基础,也有所侧重于魏晋文学、元杂剧、明清长篇小说、宋词、唐文、清诗。在唐诗、晚明小品、散曲、诗经、话本等上题材类型等基础知识也有分布。
现当代文学重视作品细读理解,了解分析主题内涵、结合时代特点。如作家作品就考到了《知堂回想录》、革命样板戏、艾青诗作、先锋派、《锻炼锻炼》、饥饿主题的现当代作品、潘晓来信和八十年代文学作品、《伤逝》。再如《上海屋檐下》、鲁迅杂文、新生代诗、革命历史小说、陕军东征现象、历史剧核心、娜拉作品形象分析、现代主义流变等。
下一篇:阿拉伯当代文学的转型与嬗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