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以丰富多彩的好书,致敬建党百年、奉献读者大众
2021年,是中国出版界以丰富多彩的好书,致敬建党百年、奉献读者大众的一年。
“中国出版集团好书”,是中国出版集团麾下的人民文学出版社、商务印书馆、中华书局、三联书店等20多家出版机构的优秀作品。在海内外读者的心中,这些出版物一直享有盛誉,代表着我国文化和学术的创作高峰,在出版界起着风向标的作用。
近日,《靠山》《最早的中国》《万里走单骑》《西南联大求学日记》《黄宾虹年谱长编》《许渊冲百岁自述》《苏东坡全集》《藏在建筑里的世界史(全12册)》《从南极看世界》《瓦猫》《一把刀,千个字》等53种出版物,荣获2021年“中国出版集团好书”美誉。
中国编辑学会会长郝振省畅谈感受:“2021年真是出版界的一个大年,大社丰富厚重,小社冲劲很足,好书如云似潮,令人目不暇接。”
“从中国出版集团入选的‘中国好书月榜’和‘书映百年伟业·好书荐读’的情况看,2021年入选的数量居于全国第一,抖音,是我们集团最好的一年。”中国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岩欣喜地说。
“为抢救性采访感到欣慰”
《靠山》,是作家铁流创作、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长篇报告文学,浓缩了1921至1949年间,全国各地老百姓英勇支前的史述。
让铁流颇费心思的是,《靠山》反映的是过往历史,对年轻的读者来说,遥远而又陌生,怎样让这部作品被今天的读者所接受?“创作时,我本着要写得好看、接地气的原则,避免高大上和空洞的说教。努力从人性、人物内心世界着手,着眼于细节,力争用文学的语言来叙述真实的故事。”
在《靠山》中有一段小故事,讲到“二战”时著名的战地记者、前苏联小说家、诗人、剧作家西蒙诺夫(1915—1979)1949年10月访问中国时,对以少胜多的淮海战役感到惊奇,特地提出要到主战场徐州进行实地考察。当听说那时有543万民工为解放军搭建起一条条强大的补给线时,他大为感叹:“这是人类战争史的一个伟大的奇迹,是真正的人民战争!”
陈毅元帅也曾说:“我就是躺在棺材里也忘不了沂蒙山人。他们用小米供养了革命,用小车把革命推过了长江。”
这些年,铁流一直以著名作家柳青为榜样。在他看来,虚构的东西远没有现实生活精彩,也没有那些已经发生和正在发生的真实事件更震撼人心。
“一部作品的细节,是靠双脚丈量出来的。生活是作家创作的养分,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就像打一口井,井打得有多深,水就有多甜。”创作《靠山》使铁流更深刻地体会到:“我采访到的那些烽火年代的亲历者,大都已经不在人世了。有些老人,在我采访完不久再去看他(她)时,已经化作田野上的一座坟冢。在难过的同时,我也为自己的抢救性采访感到欣慰。”
为了创作《靠山》,铁流从2007年3月开始搜集资料,长达13年,足迹遍及山东、河北、江苏、安徽、湖南、江西和陕北等地,走访战争年代的亲历者、见证者和他们的后人上千人,积累资料数亿字,采访笔记达上千万字,很多史料、情节和场面都是首次披露。人民文学出版社总编辑李红强评价说,“这是一部具有抢救性史料价值的报告文学”。
在2021年“中国出版集团好书”中,还有中华书局的《苏东坡全集》、华文出版社的《许渊冲百岁自述》、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的《万里走单骑》、中译出版社的《西南联大求学日记》、荣宝斋出版社的《黄宾虹年谱长编》等,这些图书也都是抢救史料的佳作。
其中,《西南联大求学日记》,是许渊冲先生在1938至1943年期间的日记合集,记述了他早年从师问道、读书交友乃至思想成长的轨迹,以及与朱自清、闻一多、冯友兰、钱锺书、吴宓、杨振宁等师长同窗的交往,也是唯一公开发表的西南联大学生日记,有着宝贵的史料价值。
大百科出版社出版的《万里走单骑》,也是一本日记的汇集,是单霁翔先生在9个省份、12个文化遗产地的见闻和随想,他讲述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寻找和守望中华文化根脉的故事。
《文汇报》高级记者江胜信把集结史料形容为“打捞”:“这样一种打捞,更多体现的是出版人情怀。我们应该更加关注此类好书,这不仅是对作者的肯定,也是今人对后世的一种担当。”
“从考古发掘到公众写作”
学术图书,历来是中国出版集团一个重要的出版方向。将学术专著转化成大众喜闻乐见的作品,是2021年“中国出版集团好书”的一大突出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