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鲁迅那样‘文学’,万不可去做‘文青’!”视频中,倪文尖一身休闲装,两鬓花白,双目炯炯有神,声音铿锵有力,讲到激动处,更是把嗓门提高了八度,还有力地挥舞着手臂。
倪文尖是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副教授,在大学里教书、做学问二十六七年后,他来到互联网上“搞点新意思”。一年前,他应观视频工作室之邀,在哔哩哔哩视频网站(以下简称“B站”)发布“语文名篇重读——现代文学系列”,《多年后重读<背影>,才看懂朱自清的父子情有多复杂》等三条视频一下子就火了。
很多观众留言表达喜爱之情,也有观众很好奇:“倪老师你为什么只是副教授?”倪文尖幽默作答:“多年前我说过,‘写得很少,注意环保’;现在,我要把论文写在B站上。”
“把论文写在B站上”
“我是半开玩笑半当真说了这句话。”倪文尖笑着说,“一是要像写论文一样把力气用足,用做学术的态度做视频;另一层意思是,这事挺费功夫,这两年里可以用来写论文的功夫,只够我把视频做好了;而且如果是‘真金白银’,发在哪儿都是好东西。”
几年前接到录制视频的邀请,倪文尖并没有动心,但他最终是被一句话打动。有位刚毕业去“观视频”工作的研究生,讲述了自己前往偏远地区的所见所闻:“倪老师,那里的孩子和老师,如果没有互联网,根本听不到你给我们讲的课。”这成为倪文尖走上互联网的初衷。
倪文尖研究中国现当代文学,也研究语文教育。他热爱课堂,不仅给大学生上课,偶尔兴致来了还去给高中生上课。因此,他的视频主要围绕语文教材中的现当代文学名篇名家。如讲读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倪文尖基于个人的研究发现,层层递进剖析文本的内在机理,让观众看后恍然大悟,大呼过瘾。
到目前为止,倪文尖发布视频不到50条,观看总量超700万。“最深的感触是,要把这事做好不容易,在B站上写论文压力也不小。”他顿了顿,“目前来看,好像有点高开低走呀。”随后哈哈笑了起来。
发布废名《花红山》的课堂视频前,倪文尖和制作团队打了个赌——两天内观看量达到20万。倪文尖信心满满,因为他没少下功夫,课堂效果也不错。没想到打赌还是输了,倪文尖不服气,心里憋了一股劲。随后录制鲁迅《祝福》、朱自清《荷塘月色》时正值暑假,他几乎用了整个假期来做这件事,为的是“即使学术中人看了这些视频,也不会觉得没收获”。
现在,倪文尖想明白了,自己的核心观众主要是语文教师,要为他们提供教学资源,开阔视野;其次是高中生,视频可以作为语文课堂的补充;此外,如果有一些观众自觉没有接受过很好的语文和文学教育,也可以通过这一系列视频来补补课。
制作团队考虑视频的传播效果,提了一些建议:语速快一些,讲得浅一些,多一些分享的姿态。倪文尖也赞同他们的一些看法:“老实说,我自己也调成1.25倍速看。”不过,倪文尖讲课的语速,是长期形成的授课节奏,他最终还是坚持自己的考虑:“我希望我的观众抱有学习者心态。不是来看我表演,也不是听我讲一堆信息,而是一起读作品学语文,提高文学品位。通过比较慢的语速,我希望带动观众一起思考。对我来说,过程要比最后的结果更重要。”
为年轻人把脉出主意
在倪文尖的视频中,鲁迅作品占据较大比重。除了鲁迅地位重要等原因,倪文尖坦陈,这也是因为鲁迅在当代青年中有较高的热度。“大家不是喜欢鲁迅吗?其实鲁迅是这么想问题的,他有一种比较复杂的思维方式。我希望把鲁迅看人看事的眼光和方法,通过我的视频传导给更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