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复旦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考研参考书、招生分析及备考经验指导
2022-03-10 14:21 来源: 考研经验学长说
原标题:2023复旦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考研参考书、招生分析及备考经验指导
复旦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科,历史悠久,名师如云,在一代代学者薪火相传的持续努力下,教学科研在国内高校同类学科中长期处于领先地位,并在海内外享有崇高的学术声誉。目前,该一级学科包含了12个二级学科,汉语言文字学、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文艺学、中国古典文献学、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等传统学科的发展,带动了其他二级学科,以及多样化的自设特色专业。从汉语言文字学延伸出现代汉语语言学专业,从中国古代文学延伸出中国文学批评史专业,从中国现当代文学延伸出文学写作、影视文学专业,从文艺学延伸出民俗学、艺术人类学与民间文学专业,此外汉语言文字学与古典文献学的交叉则造就了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这些自设特色专业和相应的研究机构,使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呈现出分枝繁荣、课题丰富、气氛活跃的总体面貌。复试线
2021:总分355、公共课55、专业课90
2021:总分360、公共课55、专业课90
2021复试录取一志愿3人进入复试(初试376、367、362)
以上3人被中文系录取
2021复试录取一志愿4人进入复试(初试402、394、371、362)
以上4人被中文系录取
备考经验:
公共课备考:我的英政整体成绩不是很高,大家酌情参看即可。
英语考试科目是英语一。我的英语复习原则是:每天坚持学习1-2小时,周末练习翻译和作文。慢慢进步。我的英语基础比较一般,四六级飘过的水平。在考研复习期间,我还参加了一次雅思考试,我感觉在阅读和词汇上难度差不多,是差不多一起复习的。所以如果有其他英语高分同学分享经验的话,可能参考性更大一些,英语还是尽量越高越好。
英语复试可以尽早开始,没有时效性的限制。以往的真题参考价值很大,单词难度和题型设置近年来几乎没有什么变化。基本题型有完形、阅读、翻译、作文等。大家开始复习的话,建议购买一份黄皮书真题和道长作文书,黄皮书的答案解析比较清晰,而且是分册的,方便对答案和做笔记。道长作文书比较全,文章多样,可以早点购买,每天积累一些有用的表达,作文切忌套作,整个文章的每个句子都要尽量符合语法规范,字体书写工整,需要再考前一两个月开始坚持练笔,以免考场上手生卡壳。
阅读翻译部分,网易,我是从三月开始,主要背单词,准备雅思,刷雅思真题集1-14册阅读、作文和听力,没有做考研真题,但是通过刷雅思,大概掌握了大学阶段需要的核心词汇。到了6月,开始做考研真题,积累生词,分析答案。配合一些网课,学习阅读技巧,我看过好几个老师的阅读课程,但最后感觉都不是太有用,所以最后阅读分数估计还是不太高。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参考资料。不要像我这样,有点浪费时间。翻译也是尽量一周能练习一次。这样一直保持复习节奏到考前,尽量不要间断,每天复习,语言学习就是需要循序渐进,慢慢就会提升。
政治:
我的建议是不需要太早准备,8月开始即可,(马原部分可以提前学习)政治时效性强,每年考点都会有变化,尽量使用最新的材料。推荐徐涛老师或陆寓丰老师的网课,尤其是陆寓丰老师的小册子、技巧课和key-word法,很推荐,对于选择题的正确率提高很有帮助。在暑假就可以开始刷肖1000题,可以根据正确率决定要不要二刷。到了开学,基本跟着老师的节奏走,政治时效性强,老师们的教学经验丰富,基本可以押到重点,跟着复习即可,边上课边做题巩固。到了十月以后,就需要背诵小册子上的主观题部分,分解成关键词,按照逻辑词串联起来记忆比较快。上海地区政治给分比较严格,所以尽量在客观题上拿分,主观题书写要整齐,语句通顺,重点默写全,减少失分的可能。11月到考试前,肖老师团队会出八套题和四套题,这几套题的客观题一定要尽量完全掌握,这样基本可以拿到政治客观题的大头分。四套题大题很有可能押到考试原题,有一些题就是八套题里的,一定要重视,可以结合其他老师的类似问题的答案整合背诵。其他的书可以都不看,看了浪费时间。
专业课备考:
时间方面的准备,如果基础不是很好,可以尽早开始。我的专业课考试范围都比较宽泛,也由于范围大,考点不会太偏。有一些学校可能范围小,但考点比较细致,也是需要细心复习的。
我基本的备考过程的经验概括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