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国当代文学理论话语体系建设有许多需要从元理论层面加以反思和澄明的问题,话语形态及其建构路径即为其中之一。文学理论研究存在如何处理文学和理论的关系,从而如何生成文学理论话语的问题。撇开意识形态属性不论,只从符号和表述的形式层面即知识形态上看,可以将文学理论话语的建构分为三种类型:一是对文学现象和文学作品存在外观和样态的经验性文学理论研究,二是有关文学的性质和功能等基本文学观念的建构性文学理论研究,三是基于其他学科的理论而对文学的泛化形态的理论研究。与此相应,文学理论话语形态的建构便有三种路径:第一种是从先行存在的具体性文学现象到概括性文学知识的形成;第二种是从抽象的文学理论观念到具体性的文学实践;第三种是从其他领域的抽象理论向文学研究领域的延伸,理论是外在的,文学只是例证。三种话语形态及其建构路径虽然互有不同,但各有其价值,要以辩证的态度加以看待。
关键词:文学理论 话语形态 存在类型 建构路径
作者谭好哲,山东大学文艺美学研究中心教授;李静,山东大学国际教育学院助理研究员。(济南250100)
最近几年,话语体系建设愈来愈引起中国当代文学理论界的关注与重视。这种新的理论态势是与国家层面提出构建哲学社会科学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的时代任务分不开的。总体来看,以过往长期的发展为基础,文学研究的学科体系基本建成,学术体系(主要是学术发展的体制机制和管理方式)也渐趋完善,然而在研究领域真正落实和显示思想创新的话语体系建设则相对滞后,在许多人的意识里,究竟如何建设文学理论的话语体系尚未形成足够明晰的认识,可以说,文学理论话语体系的建设正处于一种既使人满怀希望又令人常感失望的局面。这种状况,显然是与时代要求不相称的。要改变这种状况,文学理论研究界一方面需要在具体话语创新上勇于作为,另一方面也需要对话语体系建构的相关问题进行学理性研讨,后者的展开与深化有助于前者的理论自觉。话语体系建构不可能一蹴而就,而是必将经由长期努力方能实现的时代任务。如何构建文学理论话语体系,如何以话语体系建设推进中国当代文学理论的时代创新与发展,也是一个大话题,涉及诸多相关理论问题,需要假以时日一一进行研究并求得认识上的澄明。本文拟就文学理论话语形态的存在类型与建构路径问题,从一个方面切入这个话题,以期推动学界对相关问题作更进一步的深入研讨。
一、当代文学理论研究需要重视话语形态及其建构路径问题
文学理论研究是一种关于文学的话语生成活动或话语建构行为。所谓“话语”(discourse),是人们出于社会交流目的而说出来或写下来的言语。在学术研究中,话语通常是系统地组织起来的言语陈述,一种特定的话语形式相应地产生一种知识或学问;反过来说,一种知识或学问,也都要以特定的话语形式呈现自身。所有文学理论知识无不显示为以某种言语组合方式而存在的话语形态。稍加分析即可看出,各不相同的文学理论的话语形态及其话语生成活动实际上包含了两个方面的理论运作,一是在文学理论的学科名目之下按照对这一学科流行的观念而展开的对于文学现象和相关问题的学理性研究,二是对文学理论的学科性质、研究对象、形成机制、发展规律、理论范式、社会功能、话语形态、致思方法、建构路径等问题的自反性研究。前者是对文学的理论研究,后者是对文学理论本身的研究,具有元理论性质。董学文曾对这两种文学理论研究加以区分:前者基本上是以作家、作品、读者和世界为研究对象,把文学及其活动的性质、特征、变化规律等作为自己的主要任务和内容;后者则 “不是将文学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而是移动到将研究文学的理论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他把后一种文学理论研究命名为“文学理论学”或“文学理论哲学”。国外学者也有类似的区分。法国学者孔帕尼翁在其《理论的幽灵:文学与常识》中也指出,一般来说,谈理论,就预设了一种实践,因为理论基于并指导实践。但是在文学与理论相关联的学术研究中,有的理论的实践对象是文学,有的则是文学研究本身,他把这两种不同实践对象的理论研究区分为“文论”(théorie littéraire)和“文学理论”(théorie de la littérature )。文论是对文学现象、文学作品的研究(如俄国形式主义)和对文学包括文学理论的意识形态批评(如马克思主义文论);而文学理论是对文学研究的研究,要对何谓文学以及文学史研究和文学批评中的各种论断的预设加以探索性研讨,因而,“(文学)理论是一种反思,对文学、文学批评和文学史状况的反思,一种对批评的批评或曰元批评”。在中国文学理论界,大量存在的主要是前一类研究,而后一类研究只是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随着文学研究方法论的兴起才逐渐进入学界的理论研究视野,此后于80年代后期和90年代进行的对于文学理论的研究对象以及学科性质等问题的探讨对此有进一步的拓展,但总体而言,这方面的研究相对薄弱,理论成果还不是很多,许多从深层次上关涉到文学理论发展而需要深入展开的问题还没有引起足够的关注与研讨,文学理论的话语形态及其建构路径问题即为其中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