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国际劳动妇女节,培文君祝各位女性节日快乐。
百年前,一系列发生在世界各地的女权运动,共同促成了“三八节”的诞生,造就了今天的节日。
培文君相信, 书写是女性不懈努力的方式之一。借此机会,私心向大家介绍几位作者的作品。
她们的研究方向不同,写作手法各异,她们都是女性。与每一位今天过节的女性一样,我们都是过去的记录者,现在的书写者,未来的创造者。
《在阴影中绽放》
艺术史·主编:[美]魏玛莎 Marsha Weidner
主要研究中国古代女画家绘画以及明代佛教艺术。现为美国堪萨斯大学教授。曾策划举办了中国女性绘画展《玉台纵览:中国女画家1300—1912》。
“中国日本绘画史上的女性”
《在阴影中绽放》为海外学界研究东亚艺术史的代表性作品之一。将处在“那些幽深隐蔽、易被遗忘的院落”,却积极投身于艺术的女性,进行逐一再现。
全书生动介绍了男性审美下的女性形象、男性规范下的女性生活、男性标准下的女性绘画,为了解中日古代绘画打开了一扇窗口,也为体味中日古代社会生活提供了独特视角。
《心理学的邀请》
心理学·作者:[美]卡萝尔·韦德 Carole Wade
斯坦福大学认知心理学博士,现任职于加州多明尼克大学。美国心理学会(APA)教务部主席,美国心理科学协会(APS)会员。与卡罗尔·塔佛瑞斯合著的书,除本书外,还有《心理学》(Psychology)、《心理学透视》(Psychology in Perspective)等。
作者: [美]卡罗尔·塔佛瑞斯 Carol Tavris
密歇根大学社会心理学博士,作家、演说家,除与卡萝尔·韦德合著的书以外,她还著有《误测女性》(The Mismeasure of Woman)、《愤怒:被误解的情绪》(Anger: The Misunderstood Emotion)等。
“与你一同探索
这个星球上最为复杂的主题:人。”
《心理学的邀请(第五版)》按个人成长经历的六个方面——自我、身体、心理、环境、心理健康、生活——通过独特的组织方式、引人入胜的生动叙述、给人启迪的鲜活案例,展示了心理科学的方方面面。
给读者提供了一个思考人类行为的构架,新浪,带领大家积极探索心理学研究领域,深入了解我们的身体与心灵和我们所置身的这个世界。
《“新启蒙”知识档案》
文学史·作者:贺桂梅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史研究,同时进行当代中国思想史研究、现状文化批评与20世纪中国女性文学研究。
出版著述《转折的时代——40-50年代作家研究》《“新启蒙”知识档案:80年代中国文化研究》《女性文学与性别政治的变迁》《思想中国——批判的当代视野》《赵树理文学与乡土中国现代性》《书写“中国气派”——当代文学与民族形式建构》等。
“用知识社会学的方法
深入研究80年代6种文化思潮”
20世纪80年代被视为文化“新启蒙”的历史时期。这个时期形成的文学观念、知识体制与思维框架构成了近四十年来的新主流文化,也是人们理解当代中国乃至整个20世纪的基本认知装置。
《“新启蒙”知识档案》希望在批判性地反思历史的基础上,重新描画80年代文化地图,以作为推进现实思考的参照。全书探讨六个重要思潮,包括人道主义思潮、现代主义文学思潮、寻根思潮、文化热、纯文学实践、“重写文学史”思潮。
《十九世纪欧洲艺术史》
艺术史·作者:[荷]曲培醇
Petra ten-Doesschate Chu
自1972年起在美国西东大学美术与音乐系担任教授,教龄四十余年,公认为19世纪艺术研究领域的权威学者。现任西东大学美术与音乐系学术总监,《十九世纪世界艺术》执行主编,曾任十九世纪艺术史研究者协会主席。曾获简与摩根•惠特尼艺术史学术奖金、约翰•西蒙•古根海姆纪念学术奖金,及两次美国国家人文基金会奖金。
上一篇:牵 挂(美 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