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晰市场营销与运营的差别,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运营,并且在运营工作中巧妙地运用市场营销理论,让我们的运营工作更科学,更高效。
市场营销与互联网运营间的暧昧关系,也算是自互联网运营岗位兴起以来一直笼罩在广大运营人心中的一团迷雾了:
说它重要吧,好像跟工作并没啥直接关系;
说它不重要吧,又总感觉两者间有着藕断丝连、说不清道不尽的关系:似乎师承同门,又似乎有着本质区别……
关键是,弄清楚两者的关系,不仅能让我们理清运营与营销工作的边界,更能移植、借鉴市场营销沉淀了几世纪的理论体系,让我们在运营的道路看得更远、走的更快。
下面将按照下述内容展开阐述:
营销与运营的本质区别:商业模式不同、利益关系不同
市场营销发展的五大历程对运营的启示
科学的市场营销模型对运营模型的五大启示
一、营销及运营的本质区别及关联在《Marketing An Introduction》中,营销的广义层面的定义是:为客户创造价值,建立牢固的客户关系,从而获得回报的过程。
我们看到这个定义是否有种似曾相识的感觉?
如果把上述的“客户”两字替换成“用户”会发觉它与运营的定义已经非常接近了。而这两字之差恰恰替我们梳理了两者的核心区别:商业模式内涵不同。
市场营销是通过客户的回报与成本的差价获取利润;而运营是间接从用户身上获取利润,通过售卖用户的注意力及影响力从而向第三方获取利润。
这两者的区别早已不新鲜,但这个看似微小的差异,新浪,对传统营销驱动的企业及互联网商业驱动的企业,对两者的战略、定位、组织结构、资源配置的影响却是颠覆性的。
比如,假设我们经营一家“水果连锁店”企业。
那么,对于一家按照传统营销商业模式经营的水果店,它将是这样子的:
目标:销售利润最大化。
开店之初,我们需要认真评估小区的水果店覆盖面积谨慎选址,然后联系及管理批发水果的供应商,开设门店,招聘及培训员工,管理店面,根据市场价格波动灵活管理价格、通过会员卡等方式吸引当地居民……
成败主要靠店面位置、水果质量、员工素养等。
但是,对于一家按照互联网模式经营的水果连锁店,它或许是这样子的:
目标:吸引爱吃水果群体用户最大化。
第一步,选址开店?自营那么高成本,没必要,到处都有现成的成熟水果店了,为何不直接找他们合作?
比如开创一个“水果活动公众号”,关注这个号的用户每周可以一次打卡签到就可以在指定的水果店中免费领取一小份高档水果(比如车厘子、榴莲、黑加仑),进而很快就能黏住一大批忠实的爱水果活动粉丝。再通过线上的广告、活动盈利。
因此,剩下的工作是找一批管理靠谱的水果店进行长期合作(谈判优势是:引流量稳定也能降低水果店的滞销风险进而压低价格),并周期性与他们结账。
*此两例仅为示例,请勿盲目模仿。
可见,“客户”与“用户”,两字之差,却衍生了一整套完全不同方向的经营模式:
前者是通过销售额减去成本获利;
后者是请用户吃水果,通过品牌人气效应在其他地方赚钱。
然而,在两者的经营过程中,其实也有非常多的共性之处:
比如,都需要提供优秀的产品(好水果)吸引人、优秀管理保障服务水平、都需要能够影响人群决策的营销行为、都希望获得尽量大的传播、口碑等……
自人类私有化社会起,市场营销已有几千年的历史,纵然是现代商业文明也已有几百年发展历程。故此,互联网商业显然属于“商业”的分支,是二十多年前从传统商业中裂变出来的,因而两者具有诸多共性之处实则不足为奇。
为进一步探寻两者的差异,我们唯有通过追根溯源的方式找到答案。
二、营销发展史给运营的五个启示自工业革命以来形成的现代市场营销,一共经历了“五个不同观念”为核心的战略指导方针,我们一起探寻下它们与运营短暂发展过程中的许多神似之处:
阶段一:生产观念的营销观营销生产观念认为客户偏爱价格低廉、随处可得的产品。
这是指导销售人员最古老的理念之一。生产观念追求生产效率、压低成本,但却忽视了客户的需求及与客户间的关系。这被称之为营销短视症。
有些互联网朋友可能抱着看历史的心态听我阐述这段话,但我们运营人真的渡过这个阶段了么(其实甚至还达不到这个阶段的标尺)?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