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同济大学中国语言文学(文艺学与文学创作学)专业考研复习经验分享
2022-03-24 13:54 来源: 新祥旭考研考博辅导
原标题:2023同济大学中国语言文学(文艺学与文学创作学)专业考研复习经验分享
一、考研择校和定专业
我的考研背景:本科双非一本汉语言文学专业,2021年考研一战上岸同济大学文艺学与文学创作学专业。备考时间从2021年1月份正式开始,到2021年4月出复试结果。
(一)为什么选择同济文艺学专业作为目标?
首先,关于专业选择,我在大二的时候就确定了要读研,一直到大三下结束我都在纠结选择比较文学还是文艺学,因为感觉文艺学理论难度很高,担心自己读不了,可是比较文学对外语水平要求又比较高。最后是在本科很喜欢的一位老师的引导下,明确了自己的专业选择——文艺学!当时老师问我:你排除掉学姐学长老师们怎么说,排除掉你的各种恐惧想象,你自己真正倾向哪一个?毫不犹豫地回答文艺学,于是明确了文艺学才是我真正的兴趣所在。老师告诉我哪个专业读下去都很难,都会有瓶颈期,能不能突破瓶颈,这个时候就很看主观能动性也就是兴趣的力量了。定了专业之后我就没有再变动了。
其次,关于院校选择,非常凑巧,是通过辅导员知道之前有学院有学姐上岸了同济,于是我先找了同济往年的真题来看,然后加了学姐的微信。学姐人非常热心和善良,倾其所能地为我答疑,所以我几乎没有怎么纠结院校选择,在二月初就确定了同济。归结其中的原因主要有两点:
1.同济近年的题目风格非常适合我。
我不擅长记忆背诵,擅长联想和思维发散,并且我认为文学尤其文学理论最重要的是理解而不是背诵;与此同时,大学四年我一直保持了练笔写作的习惯,从散文、诗歌、小说到文学评论,我都有涉及并且自认为文字功底还不错。同济近年的题目,从题型上看,专业课一只有简答、论述,专业课二只有一道文学评论题目;从设问方式上看,开放性、思辨性是极其明显的。但是目前各个高校的考研题目,似乎很少有学校像同济把开放和灵活贯彻得如此彻底,文学评论写作也不会占到150分之高。所以我确信同济是最能让我扬长避短的一个选择。
2.明确文学考研竞争就是很激烈的,认清形势,放弃幻想。
相信很多考研人在择校择专业的时候都有过类似找工作“钱多活少离家近”的想法。这样想当然无可厚非,但是不得不承认,文学考研目前形势愈发卷中卷,无论是考什么级别的学校,只要想上岸,备考过程必定都是痛苦的,艰难的。认清了这一点,就不要把过多的注意力放在如何找到一个让自己轻松的选择上了,更多关注自己和学校专业的适配性,然后踏踏实实去努力。
Ps:不是鼓励大家都去冲名校!还是要量力而行,扬长避短,还是那句话,真题风格和自己适配最最最重要!
(二)同济文学考研难度分析及考研变化
首先,从报录比来看,2021年以前大概是10:1、2021年是17:1,报录比的变化也可以看出同济文学在这几年是越发炙手可热了,尤其对于一些跨考生来说;
其次,从真题风格来看,设问灵活,注重文学史脉络性考察,注重思辨性和开放性,所以比较适合具有一定文学基础,平常爱思考的同学来报考。并且今年专业一第一次出了后现代主义的题目,这也可以看出学校在求新求变,对同学复习的深度和广度有了更高的要求。
最后,从同济各个专业方向的学科优势来看,现当代>文艺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古代文学>语言学。
二、初试复习经验
(一)英语
我的背景:六级479分,擅长阅读题;单词一直用百词斩背,六级考完就在背考研单词了,到最后应该有过七八遍;口语听力薄弱,但是大学四年一直有在学流利说懂你课程、流利阅读,这个积累在复试的时候有发挥作用;作文基础一般般,王江涛作文模板二十篇模板背到滚瓜烂熟+真题模拟练习,有输入且有输出,足以应对考研作文。
备考历程:我觉得每个人学习基础和学习习惯不同,复习进度其实因人而异,大可不必太过焦虑,只要你在12月底前把该复习的版块都复习到位了即可,任何时候开始都不晚。所以下面我会根据复习版块列一下我的复习进度和方法,供学弟学妹们参考。
1)单词:从1月到8月,百词斩每天刷100300个单词,红宝书每天背一个单元同时灵活运用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去复习旧单词。5月开始,用A4笔记本摘录真题中不认识的单词。从9月到12月底初试,坚持刷百词斩,保持单词的熟悉感;弃掉红宝书,加大A4笔记本真题单词的记忆强大,反复看自己摘出来的真题单词。PS:前期(1月—6月)单词基础打扎实了,暑假开始做真题会得心应手非常多!真题错误率太高,有80%的可能性是单词基础不扎实,这一条方法论可用在任何复习阶段以自检。真题单词重中之重,一定要认真总结,反复记忆。
2)长难句:从2月到3月,三刷唐迟老师的长难句视频课程(免费的,吃透唐叔这几节课就足够了)。